張益達二人到了香港怡和集團,通報來意后,該集團的接待人員把他們領到了一間裝修豪華的會客廳里面。
黃鴻年坐在沙發上,一邊翻看茶幾上放著的怡和集團內刊雜志,一邊小口喝茶。
張益達則站起身,雙手抱胸,安靜的觀摩起了掛在墻上的巨幅油畫。
一個年輕的洋人穿著燕尾服外套,系著白色領結,下半身著一條高腰闊腿褲,頭上還頂著一頂白色假發。
就是經常在港劇里面可以看到的那種大法官卷毛假發。
從中世紀開始,歐洲上層貴族都流行戴假發,不僅僅限于法律從業者。
也有說是中世紀歐洲不講究衛生情況,頭上經常長虱子,所以人們紛紛開始剪短發。
戴一頂假發,不僅僅是身份實力的象征,還可以遮蓋不美觀短發和禿頭。
清朝時期,歐洲人開啟了和中國的頻繁交流。
豬尾巴辮子,頭上剃得亮堂堂的的清朝人就成為了歐洲人的鄙視對象。
歐洲人心道我們禿頭都知道戴一頂假發遮羞,你們倒好,故意剃禿。
所以歐洲人給清朝辮子取了一個雅號“iail”,翻譯過來就是豬尾巴。
根據英國傳教士安德魯記載有次他親眼目睹一個二十多歲的中國人清洗自己腦后的長辮子,他已經一個月沒洗頭了,辮子解開的時候,一股酸臭味撲鼻而來,忍不住當場嘔吐。
所以,這些都成為了西方人眼里愚昧的象征之一。
怡和集團的大班黎定基走進會客廳后,發現張益達正在觀摩油畫,笑著說道“這是怡和集團創始人威廉·渣甸爵士的畫像。
他曾經是東印度公司的一名船上醫生,后來開創了我們近200年歷史的怡和洋行。
他是一位冒險家,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智者和事業開拓者!”
黎定基聽名字以為是中國人,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頭發花白的英國老頭。
張益達聽他如此推崇鴉片戰爭的推動者,忍不住皺眉提醒道“先生,鴉片貿易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給你腳下所踩土地的這個古老國家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苦難。”
黎定基看了眼張益達,收起笑容,淡淡道“我要糾正一下你的觀點,怡和洋行當時只是在中國允許進行貿易的地方,把鴉片賣給了愿意買鴉片的中國中間商而已。
至于后面鴉片在中國泛濫,那是中國人自己的錯,誰讓他們那么愛吸鴉片?
我們英國當時賣鴉片也合法,但沒多少人吸鴉片上癮,中國怎么那么多?
我覺得這一切歸根到底,都要怪腐朽無能的清王朝。
中國老百姓是無辜的,英國的貿易商人也是無辜的。”
張益達氣極反笑道“但當時的中國已經禁煙了,英國為此,不惜發動了鴉片戰爭。目的就是使鴉片貿易合法化!”
黎定基說道“沒錯,英國是發動了鴉片戰爭。但那是因為在此之前,清政府一直歧視外國和外國商人。
另外,當時的中國人不愿意買外國商品,中國對其它國家的貿易一直處于順差狀態,這不是公平的貿易。
還有,清政府查禁鴉片的方式很粗暴,在查禁鴉片的過程中還曾虐待英國鴉片商人及其婦孺家屬。
所以這場戰爭是為保護人權,保護公民財產和貿易而發動的正當戰爭。”
張益達本身就是學歷史的,對這段屈辱史非常熟悉。
黎定基的話有一部分是真實的,但明顯在避重就輕。
他譏諷道“當時,對華貿易唯一能產生順差的就是鴉片了!這就是一場為了商業利益而發動的戰爭,沒有必要找什么遮羞布。
在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之前,英國議會的威廉·格拉德斯通議員就公開將鴉片貿易稱為“不公正而且邪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