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捧著一疊文件,敲門走進張益達辦公室,把文件遞了上去并說道“張總,這是我準備好的創業方案,你指點一二。”
“呵呵,好,我看看。”
張益達抬頭一看是安平,笑著接過了創業方案,仔細翻看了起來,安平就在對面椅子上靜靜坐著。
安平打算開建的養豬場位于他的家鄉,中國養豬第一大省中原省,這個省年出欄6400萬頭豬,上下游產業鏈非常完備。
同時競爭也非常大,牧原股份就坐落于此,去年出欄了700多萬頭豬,占整個中原省的10市場份額還有多。
安平計劃建一個現代化、智能化的養豬場,大量引入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
第一年養的豬不多,他計劃是養1000頭。
剛入行,一切都還在摸索中,不敢一下子養太多。
整個項目預計總投資4000萬元,將采購大量的攝像頭、紅外線感應器、語音識別設備等等用于建造智能化廠房。
除此之外,為了不污染周圍環境,糞污綜合治理也需要采購一些設備建立處理廠。
等發展走上正軌了,還打算利用養殖區產生的豬糞、沼液、沼渣等作為生物肥料,建設動物蛋白培養場、有機農作物種植區、生態漁場等等。
張益達隨便翻了翻,資料很詳實,看得出來,為了養好豬,安平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合上文件,張益達看向安平,說“好,既然你也已經做好規劃了,那集團就按照流程開始給你撥款吧。
不過,我看總投資是4000萬元,集團只給你1000萬,還有3000萬你上哪籌去?”
安平笑了笑,“我們當地政府聽說我回鄉創業,打算給予我1000萬人民幣廠房建設配套貸款。
我自個上班這些年,工資加獎金,七七八八的加起來也能湊1000萬出來。
還有1000萬,我打算拿期權向其他金融機構貸款1000萬。”
張益達點頭,大致弄清楚了資金的來源。
安平作為加入最早一批加入銳向的元老,工作了五年,手里的期權價值上億,貸1000萬出來還是很容易的。
“我看你這豬廠挺大的,一年出欄上萬頭豬也沒問題吧,第一年才養1000頭,是不是有些資源浪費啊?”
安平笑著解釋道“主要也是第一次做這個,沒什么經驗,去年才爆發了非洲豬瘟,不敢一次性養太多。
要是第一年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后面肯定會爆發最大養殖產能。”
張益達點頭,“那行吧,考慮清楚了,就放手去做吧。
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你也別藏著掖著,盡管開口。”
“好,感謝張總!”
安平連忙道謝,又說“等豬出欄了,我給公司送20頭來,請同事們都嘗嘗鮮。”
張益達笑著說“那好,我可等著哦,最好把品牌打響一點,以后互聯網大會我們也去搶搶未央豬的風頭。”
“暫時不敢去奢求超越未央豬,先讓發展走上正軌,年出欄達到1萬頭再說吧。”
張益達笑了笑,知道安平這人就這樣,人比較實誠,不愛說大話和喊口號。
不過這種性格很適合去搞實業,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起來。
最終,銳向按照4000萬的估值投了安平創辦的農業公司1000萬元,占股25。
張益達本想給安平的團隊和創意額外給1000萬估值的,被后者拒絕了。
安平覺得一個智能養豬廠創意,早有人在做了,談不上什么創新,不值1000萬。
另外,他覺得集團在技術、品牌宣傳、銷售等方面還會給予他的農業公司很大幫助,他已經占了不少便宜了,不奢求更多。
張益達也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