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添把火燒一下,這個木炭窯才能造成。
難度是不高,但是需要靠時間來堆,一點節約時間的可能性都沒有。
陳鋒是暗暗感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
化學書上輕描淡寫一句話,就得耗費大量的功夫去實踐啊!
然后是風箱問題了,這個陳鋒認為還是很好做的,農村不少土灶后面,都有那種木質的風箱。
趁著木炭窯曬干風干的日子,陳鋒便籌備起了風箱的制作。
這就叫統籌兼顧,合理利用好每一分寶貴的時間。
風箱這玩意,陳鋒家里就有。土灶里燒飯的時候,就是用的風箱。
這玩意雖然看上去很土,很有年代感,但是真的相當實用,燒火的時候把杠桿拉起來,然后使勁插進去,就這么不停的,分分鐘火就燒的特別旺。
但是陳鋒還是有一些問題的,因為,他不知道風箱的內部結構。
平時燒火做飯的時候,誰會關心風箱的結構是啥呀,不斷的就完事了!
所以,陳鋒就要仔細回憶細節,通過風箱的外部構造,推斷出內部的結構。
在陳鋒的印象中,風箱是有一個出氣口的,這樣拉來的空氣就會直接通過出氣口轟進爐內。
所以,現在可以知道,風箱的基本結構有拉桿,箱體,出氣口。
但是陳鋒也知道,單純的一根拉桿,是絕對沒有能力推進那么多空氣。
所以,風箱的內部,必然存在著什么機關,能夠將空氣一股腦的推出去。
然而陳鋒并不知道這是個啥機關。
思考,是解決問題的第一途徑,到底是什么細節方面,能夠讓空氣,有力的排出去呢?
陳鋒鉆著牛角尖鉆了一上午,依舊是一無所獲。
然后陳鋒便短暫放棄了這個念頭,根據他過往的經驗,老是心心念念的想著一件事或是一個問題,反而不容易想起來。
這種情況,還不如換個腦子想想別的,指不定在某時某刻就突然間靈光一閃,想起來了。
在這段時間里,兩個煉鐵爐還是馬不停蹄的在煉著鐵,一塊又一塊鐵疙瘩源源不斷從小猴子的手上生產出來。
陳鋒就感覺很爽,這種感覺就和往儲蓄罐里存錢是一樣的,雖然沒多少錢,但是這種積少成多的快感,真的很棒棒噠。
又過了三天,陳鋒還是沒能想到風箱內部機關的玄奧之處。
不過木炭窯倒是快晾干了,再放把火就可以用了。
下午,陳鋒讓大保健往木炭窯里扔滿干草,然后放了把火,干草本來就是易燃物,哪怕空氣并不充足,火依然很旺。
一場大火之后,木炭窯終于完工了,變得邦邦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