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奪取江淮重鎮壽春后,熊晨飛當天回到原來的皇宮就緊急召見了所有文官及囤長以上的將領。
會上,他宣布了六件事。
首先就是開倉放糧,在壽春幾個主要的鎮街設立粥場施粥,士兵們也都吃上了熱乎的白米粥。
其次,就是宣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
熊晨飛自領壽春太守,陳艷任都尉兼郡丞。
楊弘和閻象繼續擔任壽春的長史和主薄,袁渙任功曹,李豐任督郵。
鑒于一系列的改革正在實施,淮陰和歷陽是此次改革的重點,因此趙君和何祥繼續擔任歷陽的縣令和校尉尉。張峰和高陽繼續擔任淮陰的縣令和校尉。
陳紀、陳蘭、雷薄、樂就分別任四門校尉。
郡衙的衛隊統領則由程海峰兼任,王永坤則兼任巡防營的統領。
第三件事就是起草了一份告示。
告示的大意如下龍之團的領土上實行屯田制度。一部分實行軍屯,一部分實行民屯。
百姓家中有田地的,趁著這個時節,趕快去種地,種子由政府發放。
流民則可以向政府申請屯田,所需種子也有政府。
所獲糧食四成上交政府,耕種滿三年后政府出具地契,上交糧食則降低到三成。
同時龍之團承諾絕不騷擾百姓,對百姓必定秋毫無犯。
這個告示的出現,雖然很多百姓心中還有些猶疑不定。
自家原來有地的很多都選擇到當地政府領取種子回去種地。
特別是數量龐大的流民則看上了屯田三年后就能擁有土地這一點也紛紛加入了屯田的隊伍。
有了第一個人,就會有第二人、第三人。
一時間,壽春內的百姓進進出出頻繁了很多。
這樣一來,無疑讓守城四門校尉士卒的工作量變大了。
但是,熊晨飛卻絲毫不敢大意,他下令一定要嚴查死守,防備其他勢力的細作混進城池。
第三件事就是熊晨飛在郡衙召集城大小商賈當眾宣布降低大幅降低交易稅金。
同時,士農工商都要一體當差一提納糧。這兩項政策也得到了多數商賈的積極響應。
第四件事就是宣布設立招賢館,張貼找先幫,只要自認為有本事的都可以來招賢館應聘。
這件事由長史楊弘牽頭,功曹袁渙和督郵李豐為副負責對應聘者進行初審,由熊晨飛和陳艷最后確認后根據各自的才能分配職務和崗位。
第五件事就是啟動修復被損毀的宮城。
同時,并將在原有宮城的基礎上修建新書院的計劃在城張貼。
在功曹袁渙的建議下,新式書院修建計劃里增加了兩條。
第一條就是城商賈根據捐款的多少其子女可以優先入讀。
第二條就是捐款商賈的名字將被刻在書院大門兩側永久展示。
這兩條建議立刻就得到了商賈們的積極響應紛紛捐錢捐物。
第六件事就是在郡衙和龍之團所屬所有縣城的縣衙設立“登聞鼓”只要有百姓覺得受了冤屈或有什么訴求都可以敲響登聞鼓。
當地官府必須有官員出面接待。
若百姓訴求屬實要登記在案限期處理,若惡意敲鼓擾亂公堂則嚴加懲處。
這一系列的改革施行了一個多月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龍之團所轄的壽春、淮陰和歷陽的百姓逐漸安居樂業,商貿交易也逐漸恢復到了之前的水平。
另外,龍之團殲滅山越賊軍和擊敗孫策占領壽春實行屯田等改革措施的消息迅速傳播,引起了整個江淮地區的震動。
在張峰和趙君的游說下,原來袁術管轄的揚州刺史部除了壽春和歷陽外已經有當徐、下蔡、平阿、義成、浚遒、椒、阜陵七個縣倒向了龍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