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但至少保全了他的兒子張泉…
想到這里謀熊晨飛不僅一聲嘆息…
◆◆◆◆◆◆
此時的熊晨飛腦筋飛轉(zhuǎn),將所有的前因后果在腦子里不斷推演…
但不管他怎么推演可以說,張繡的死都是注定的。
一方面其勢力先天不足,必須投靠他人;另一方面其智不足,跳進了賈詡挖的大坑。
張繡勢力先天不足,只有一個小小的宛城,而才智不足,在亂世之中,則一定會中人暗算。
賈詡的計策,看似為張繡利益考慮,實則處處為自己打算。
如果張繡才智足夠,則一定能夠看出賈詡包藏的禍心。
首先,賈詡的第一條是處于較弱一方,曹操會感激且重用張繡。這一條要想成立,必須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袁紹不能敗。
如果袁紹敗了,就像曹操對待許攸一般,曹操對張繡的感激會慢慢變?yōu)榱曇詾槌#钡讲辉僦赜谩?
再然后,只要張繡犯錯一次,曹操便可以抓住機會小題大做將其殺掉,而不會落得殺賢之名。這是人的本性使然。
以賈詡這種能看透人心的毒士,不可能不清楚這點。
如果袁紹不敗呢?
袁紹不敗,干嘛要投靠曹操,投靠袁紹不就成了!
于是,投靠曹操,不管袁紹是成是敗,張繡的結(jié)果都是死路一條!
但投靠袁紹,張繡尚可在袁紹取勝的情況下還能自保。
以賈詡的才智,也不會看不透這個邏輯關系。
那么,就剩下一種可能了,這種可能就是賈詡看到了袁紹必敗,且投靠曹操,受到重用可保富貴的不是張繡,而是他賈詡。
其次,第二條是曹操是爭天下之人,為了樹立求賢之名,一定不會殺張繡。
這一條要成立,則必須有兩個條件。
一是曹操一直處于爭天下需要人才的狀態(tài);二是這個狀態(tài)持續(xù)的時間要比張繡及其兒子的命還長。
但事實上曹操不可能一直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
一旦曹操及其子孫取得天下,那么張繡的利用價值會逐步縮水至幾乎到零。
這個時候也就到了算前賬的時候,張繡還是死路一條。
這一點,熊晨飛相信賈詡也不可能看不出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即便張繡的投靠對曹操有恩,對曹操的子孫卻沒有恩。
即便曹操是一個胸襟寬大之人,可以一直容忍張繡。
但是,曹操終究是個凡人,是人總是會死的。
熊晨飛從后世的角度看,在那個時空的207年就在曹操曹操元整烏桓前曹丕就開始清算張繡逼得他自殺身亡。
而曹操死后曹丕一上臺就找了個理由殺了張繡的兒子張泉,張繡的血脈就此斷絕…
事實上,事情也是這樣發(fā)展的。作為參透人性最陰暗面的賈詡,也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
熊晨飛以上三點分析得出結(jié)論賈詡是在利用張繡,動機是為自己在曹操陣營取得重要地位。
賈詡明著是在幫助張繡,實則在暗害張繡。
從上面故事的發(fā)展及分析,熊晨飛已經(jīng)看出,張繡的死局是從殺死曹昂、曹安民開始的,其才智的平庸又使其擺脫不了這個死局,從而被賈詡暗算。
◆◆◆◆◆◆
那么,張繡的死局能不能有解呢?
實際上,在那個時空,張繡的死局是沒有解的,但是卻有辦法不連累其子孫后代。
那就是一心一意的投靠劉表或者江東孫吳勢力,避開曹操這條線。
投靠這些勢力的任何一方是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
劉表或者江東孫吳,一定會猜忌張繡的投靠,吞掉張繡勢力壯大自己之后,就會想辦法除掉張繡以防不測。
而張繡的應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