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陽都城已經像廢墟一般,東漢的政府軍、郡縣軍、起義軍、流民和山賊,一撥接一撥地過,田野荒蕪,滿目瘡痍。
葛家業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一大家人居然面臨饑荒。
更為悲催的是,隨著曹操遷都許昌,很多機構莫名其妙地沒了,大哥諸葛瑾的單位不存在了。
一大家子人口糧難以為繼,大哥諸葛瑾只好帶著繼母、嫂子和侄兒去江東投奔孫權的姐夫弘咨。
隨帶說一句,歷史上經弘咨的推薦大哥諸葛瑾開始為東吳效力。
由于他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
同時,并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
話說,少年諸葛亮還沒有從去年那場突如其來的兵災的陰影中走出來,又與哥哥分離,整日里郁郁不樂,變得孤僻,少言寡語。
就在一家人一籌莫展之際,叔父諸葛玄得到大世族豪強劉表和袁紹袁術兄弟的推薦,任豫章郡太守。
諸葛玄思量再三,認為豫章遠離中原,相對安寧,便決定留下兒子諸葛誕守護祖業,自己帶著諸葛亮、諸葛均和兩個侄女赴豫章就任。
年幼的諸葛亮就此踏上了顛沛流離的旅途。
一般說來,小孩子聽說要出遠門,都高興得不得了。
然而,道路上逃難的達官貴人、平民百姓、乞丐,絡繹不絕,偶爾有村舍映入眼簾,但不是大門緊鎖,就是被燒成斷垣殘壁。
不時目睹一個走著的人突然倒下,再也爬不起來,其他的人幾乎連看都不看一眼,頂多就是把倒下的人拖到路邊。
漸漸地,路邊的尸體多了起來,有的被野獸啃食,肢體殘缺不全,有的則已經腐爛,爬滿蛆蟲,以至于空氣中散發出一股令人作嘔的惡氣…
人們沒有吃的,那些身強力壯的,就搶,而那些體弱多病的,搶不到,就只能吃草根樹皮,大道兩邊的草、樹皮被拔得精光。
人們的眼神是茫然的,不知道向何處去,反正隨大流只顧機械地走……
可是,厄運再一次降臨。
經過兩個多月的跋涉,叔父諸葛玄一行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來到豫章。
但諸葛玄不是朝廷任命的,而是袁術任命的,此時,朝廷已經委任朱皓為太守。
現在看來,這種惡趣味的玩笑實在可笑。但在軍閥割據的時代,這種黑色幽默,可能每天都在上演。
諸葛玄病倒,所帶盤纏也用盡,他遙望北方,帶著4個侄兒侄女回不了家鄉了。
于是,他便決定去找當年游學京城時認識的朋友、而今貴為一方軍閥的荊州牧的劉表。
而朱浩為了斬草除根派人追殺諸葛玄,諸葛玄只有帶著侄兒諸葛亮三姐弟逃至九江蘆葦蕩中。
幸虧少年諸葛亮借助風向火燒蘆葦智退追兵,這才逃出生天。
◆◆◆◆◆◆
到了荊州后,由于叔父諸葛玄和劉表多多少少有那么一層關系,還是在劉表治下的襄陽謀得了一官半職。
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叔父諸葛玄就病死了,諸葛亮的姐姐和妹妹也相繼嫁人。
二姐嫁給了蒯祺。蒯祺是西漢大臣蒯通之后,在荊州屬于氏族大戶。
小妹則嫁給龐山民,龐山民是龐德公之子,龐統的堂兄。
由于叔父諸葛玄還小有名聲,以及二姐和小妹的裙帶關系,再加上自己的天資和努力,在隆中耕讀的諸葛亮受到了襄陽名士龐德公的賞識。
他將諸葛亮推薦到了另一位名士司馬徽的水鏡山莊。
在水鏡山莊,諸葛亮和龐統、徐庶、石韜、孟建、崔鈞等人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