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這一次長途奔襲太過于匪夷所思。
直到八月,龍之團的四萬人馬終于急行軍到距離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時,才被烏桓偵騎發(fā)現(xiàn)。
此時,接到急報的榻頓正在與大舅子袁熙飲酒,頓時大驚失色。
慌忙與丘力居之子樓班、崤王蘇仆延還有袁熙集結“四萬騎”向西迎敵。
雖然烏桓軍雖然倉皇集結,準備不足,但卻是以逸待勞,而龍之團雖然出其不意,但是已經(jīng)長時間急行軍,早已疲憊不堪,是否還有一戰(zhàn)的實力呢?
一個是在中原威名赫赫不亞于曹操的冠軍侯、揚州牧熊晨飛,一個是剛剛接替丘力居登上烏桓王寶座有著“小冒頓”之稱勇霸百蠻的的的蹋頓。
二人終于在遼西的大草原上相遇了,這兩大梟雄的對決到底會鹿死誰手呢?
要知道兩軍在白狼山遭遇,既是一場遭遇戰(zhàn),也是一場決戰(zhàn),如果熊晨飛戰(zhàn)敗,那么部龍之團的主力勢必軍覆沒于遼西。
因為他們是孤軍深入沒有退路,最近的盟友熊晨飛還在肥如和鮮卑人決戰(zhàn),根本無法對他們有效的支援。
如果烏桓戰(zhàn)敗,那么他們的大本營柳城勢必失守。
同時,如果烏桓的主力在這里被殲滅,整個烏桓一族也勢必就此沒落。
由于熊晨飛的主力步兵、弓兵和弓騎兵剛剛到達,體力還沒有恢復過于疲憊,熊晨飛部下皆言難勝,紛紛建稍作休整后再戰(zhàn)。
但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軍師賈詡和顧問田疇卻建議趁敵人還沒有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的時候給他們致命一擊。
熊晨飛帳下大將張遼和高順也力陳應趁烏桓軍倉皇集結,軍心不定之時,發(fā)起進攻,敵軍必然無法抵擋,可一戰(zhàn)而下。
熊晨飛登白狼山觀敵陣,看到烏桓軍陣不整,陣形松散,認定如果此時進攻,此戰(zhàn)烏桓必敗。
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他決定將主力部隊隱藏在白狼山的側面,自己帶著高順和勇猛無畏的陷陣營作為前鋒對烏桓的騎兵集群進行突擊,再把然后把烏桓的主力引誘到白狼山的側面的伏擊圈。
于是熊晨飛當即下令賈詡暫領麾旗,登上白狼山指揮軍。自己和高順的直沖烏桓中軍,龍之團的精銳騎兵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一場血戰(zhàn)。
◆◆◆◆◆◆
看著越來越近的烏桓騎兵,熊晨飛將手中龍膽槍向天狠狠一舉,喝道“換連弩!平射!”近千陷陣營的精銳拿出已經(jīng)裝填好箭矢的連弩,向著烏桓騎兵射出了箭雨。
要知道,熊晨飛裝備的連弩雖然暫時還比不過歷史上諸葛亮發(fā)明的諸葛連弩一次能連發(fā)七支箭,但也能連發(fā)五箭,近千人一次齊射就是五千支箭矢組成的箭雨!
榻頓看到龍之團的弓箭射來,忍不住心中咒罵了起來。
烏桓騎兵最怕的就是漢軍的弓箭。
這不光是因為烏桓人沒有堅甲強盾保護身體,更大原因在于烏桓人雖然個個驍勇善戰(zhàn),但是集體意識極差。
根本就排不出有效的陣型來抵抗箭雨,只能依靠強悍的身體和精良的騎術來硬扛。
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在一片人仰馬翻之中,烏桓騎兵又慘叫著,被龍之團的箭雨奪走了一千多條生命。
榻頓把部下的損失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這些部下可是自己部落的精英啊。
在草原上,有實力才有說話的底氣,越有實力就越有發(fā)言權,只有部落的人數(shù)越多,部落里的戰(zhàn)士越多,才越會被其他部落看重,這個部落的首領才有可能成為王。
眼下,榻頓很惱火,還沒正式交鋒呢,自己就損失了一千多的部落勇士了,這對榻頓可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要知道,烏桓源于東胡,和匈奴人一樣善于騎射,沒想到卻被眼前這區(qū)區(qū)千人的弓箭五千人的就造成了如此大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