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免費閱讀請記住『』只是,這位翠玉仙子,真的算是為非作歹嗎?
恐怕,在那些信奉祂的人眼中,翠玉仙子完就是救世主一般都存在吧。
翠玉仙子消耗人未來的生命潛力,帶給他們當下的活力,治愈了很多人的陳年,頑疾。
這些人的生活不僅更方便了,而且勞動能力也提高了,足以獲取了更多生活資料,吃好喝足睡飽,他們的生命潛力又能得到提高。
至于死后的靈魂去向何方,如果能夠換來今生的幸福,又有幾人會在意是否還有來生?
只有今生受苦,無望改變的人,才會將希望寄托在來世。
道門和儒門追求的都是今生,佛門則追求來世,很多道儒門人都不喜歡佛門,除卻道統之爭外,這些玄而上的理論分歧,也是一大緣由。
于無謂本身也是其中一員。
他以為,追求所謂的來世,不過是頑愚無能者的自我麻痹,自我安慰罷了。
但偏偏很多世俗的統治者很喜歡這套理論,無他,若是人人追求來世,那他們治下的民眾就會甘做安安餓殍,不敢奮臂擋車了。
至于統治者自己,是絕然不信來世的,他們只求今生的權力與富貴。
所以歷劫以來,大修佛世廟宇的,是王公貴族,追求不老長生的,也是這群人。
這看上去很矛盾,但其內在的邏輯其實是始終如一的。
當然,這些都只是于無謂自己的猜測,但是有一個事實,能夠對于無謂的猜測加以佐證。
一兩年內,村子中有大量老人死去,難道村人不會覺得異常?
而且小山村并非是與世隔絕,盡管其與灤陽城的距離不小,可兩者之間,還是經常交流的。
翠玉仙子的信仰在灤陽附近廣泛傳播,老人們非正常大量死去,恐怕早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初到灤陽城時,于無謂就感覺這個城市有一種不協調感,可是當時他卻并未發現異常。
如今想來,造成這種不協調感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整個灤陽城,竟然都看不到幾個老人。
要知道,在底層人中,即使是老人,也必須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現實要求他們自愿如此,否則,一家人的生計就難以為繼。
在城郊或者鄉村中,這種情況則更加普遍,須發皆白的老者在田間地頭勞作者,比比皆是。
可是灤陽城,卻看不到這種情況。并非是因為老人們都在家里安享晚年,只是因為他們都已經去世了而已。
既然是公開的秘密,那就說明一個問題,灤陽的人,明明都知道信奉玉母,會對壽元有影響,然而不管是老年人,還是青壯年,都默契地對此視而不見,心照不宣。
于無謂沒有去調查過,但思及其中緣由,想來無外乎兩個。一是老人們自身認為,賴活著不如早日死亡。二是他們的子女也將喪失勞動力的父母視為負擔。與其在拖累子女,還受他們的氣,不如用最后的生命去發光發熱。
如果儒門的大師們了解到這一情況,一定會痛心疾首,怒斥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可是于無謂對此卻很理解。
他在從西北到東南的旅途中,見過太多這樣的事情。
分配遺產時,一床破席子,就能導致兄弟反目。
對于如何處理臥病在床的老父,夫妻倆爭吵不斷。
養育子女,就不能贍養老父母……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不少道德君子們高高在上,卻不知,道德建設,也需經濟基礎。
也正是官府的難作為,不作為,才導致翠玉仙子這樣的邪教趁虛而入。
作為一個世外散人,求道之士,于無謂能幫得了一部分人,卻幫不了所有人,也改變不了這種局面。
可是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