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節氣,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比如說立春。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是春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后陽氣開始上升,日照增加,風和日暖,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生長的季節,萬物至此漸次復蘇。水藍星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復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并不適用于東朝各地。時至立春,在南荒大地的北回歸線及其附近一帶,早春的氣息已撲面而來。而在極北平原,萬物仍蕭索,有的地方還在下雪。立春,更多只能說是春天的前奏,并沒進入春季,在水藍星的氣候中,春季是指氣候溫暖,萬物復蘇的季節。
立春之后就是雨水。
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雨水和谷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李乾宸前世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進入雨水節氣,水藍星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荒大地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節氣后,太陽星的直射點也由南水藍星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睡蘭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并漸漸向北挺進,降雨逐漸增多,但降雨量級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
雨水之后就是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標志著仲春卯月的開始。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水藍星極北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至零度以上。南荒沿江靈藍地區為八度以上,而西華和華靈已達十到十五度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時節,春雷始響,蟄伏于地下冬眠的蟄蟲被雷驚醒,紛紛破土而出。一年十二個月,每月對應一卦,卯月,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卯”是指萬物從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從地下面冒出為卯,卯也就代表著生命力,代表著生機,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標示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后來的氣象學派表明,“驚蟄”前后,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水藍星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于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江河中下游流域以南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之后就是春分。
春分時,太陽星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南水藍星晝夜,是彼此對立又相互平分的。自這天以后,太陽星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北水藍星推移,北水藍星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水藍星各地夜漸長晝漸短。春分時節,冬水藍星西方極地、極北冰原、東荒大陸和四象玄海地區外均進入了明媚的春天。這時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東水藍星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玄天寶冊》記載“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星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六個時辰;二是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東水藍星四季劃分的傳統方法,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如春季以立春,斗指北東,后天八卦艮位為始點,春分,斗指東為中點,立夏,斗指東南為終點。與東水藍星不同的是,西水藍星四季劃分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