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和屬相關的有農歷正月廿五為“填倉節”,糧商米販祭“倉神”老鼠。靈代潘榮升《帝京歲時紀勝》載“當此新正節過,倉凜為虛,應復置而實之”,填倉節當晚不許點燈,當晚是老鼠嫁女。但老鼠嫁女日,各地并不劃一,當天人們炒黃豆拌以紅糖,撤于屋隅。秦州一帶在屋角撒鹽巴米粒,稱“老鼠分錢”。蘇南則脫鞋當迎親花轎,果皮當禮盒。老鼠嫁女也是年畫和剪紙的重要題材。畫面中花轎燈籠鼓樂隊儼然人間嫁娶盛況,抬轎奏樂的是鼠,唯新娘和新郎的模樣各地不同,鼠形人形甚至有繁衍之神。魯迅在《狗貓鼠》中回憶,“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輕易便睡,等候它們的儀仗從床下出來的夜?!痹坪5摹罢粝估鲜蟆?,正月十四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用蒸籠蒸熟,待元宵節時擺上供桌,點燈燒香乞求老鼠勿傷莊稼。
和牛相關的有鞭春牛,又稱“打春”,意在勸民農耕?!吨芏Y月今》載“出土牛以送寒氣”,后固定于立春。人扮“句芒神”鞭打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禮,宣告新年勞作開始。后用紙牛,牛肚事先裝入五谷,鞭后散落,象征“五谷豐登,谷流滿地”。靈代每年給地方下發《春牛芒神圖》。圖中春牛各部位顏色根據當年干支與五行陰陽的關系設計,芒神的年紀、服飾、姿態也是如此,起到歷書的作用。椎牛見于葬禮。以彩花柱栓神牛,主人帶領十幾位手提長矛的青年,鳴鼓后,主人舅舅和青年依次刺牛,牛倒地后牛頭向主人家方向為吉。天靈華府喜斗牛。靈代陳其元《庸閑齋筆記》云“兩家各令健者四人翼其牛,二牛并峙,王相注視,良久乃前斗,斗以角,來問抵隙,各施其巧”。云族有搶牛尾的婚俗?;槎Y當天,女方要親手用五彩絲線編織出一個牛尾,新郎立刻搶奪牛尾,需在女方父母到來前奪得,否則婚姻告吹。
和虎相關的民俗也有很多,比如人們認為虎是孩子的保護神。新生兒用虎骨水洗身以祛除疾病。孩子們戴虎頭帽,穿虎頭鞋。陜西,外甥滿月舅舅送黃布虎,進門時折斷虎尾寓意丟掉坎坷。大荒平原,外甥生日舅舅送虎枕,也能當玩具。端午節還盛行把布老虎給孩子當玩具,布老虎需突出老虎的勇猛。極北雪地金輪族,小孩佩戴虎爪和虎牙以驅詭辟邪?!爱嫽⒂陂T”,以虎為門神來鎮宅,自乾代就盛行,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舊時華北流行在正廳懸掛年畫《鎮宅神虎圖》,上云“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間。善家買了去,四季保平安”。象人斗虎起源于乾代,由人扮演的虎與人相斗,李以后被舞獅取代。客路地區依然保留由斗虎演變的舞虎習俗。西門在廟宇慶典或媽祖誕辰時也有舞虎。“虎斗?!笔菛|營的民間舞蹈,主要情節分“餓虎尋食”、“虎猴相戲”、“牧童放?!焙汀案>戎鳌八牟糠?,表現老虎兇猛和耕牛的沉穩勇敢。
與兔相關的有星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舊時在正月初一,有門額“掛兔頭”的風俗。另外還有贈兔畫,畫中六個小孩圍著桌子,桌上站著手持兔子吉祥圖的人,祝受贈的孩子將來生活安寧。兔與中秋祭月聯系起來。能人紀坤《花王閣剩稿》載“京中秋節多以泥傳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把而拜之。”兔兒爺大的三尺,小的一寸,兔首人身,手執藥桿,造型多屬模印,施彩繪,衣著華麗。重陽節時,云北一帶吃迎霜兔,多用野兔烹調。《畿輔通忘》云“重陽前后設宴相邀,謂之迎霜。宴席間食免,謂之迎霜免。”納蘭某地女兒出嫁前吃象征男性的兔形禮饃和象征女性的魚形禮饃。胡同漁民清明出海前,妻子以兔塞入丈夫懷里以求平安。
與龍相關的也有很多,比如說舞龍,又稱龍燈會,有竹龍、布龍、紙龍、鐵皮龍等品種。程自牧的《夢梁錄》載,“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制燈燭萬盞,望之婉蜒如雙龍之狀?!敝貞c銅梁,舞龍隊伍到民居前向主人問好,主人放鞭炮歡迎,以糖果答謝。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