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頓好阿爹和花榮,花蕎上了車,踏上了查找自己身世,和殺死阿娘兇手的路。
經過望南私塾,徐之錦正挑了一擔柴過來,這是吳先生的規定要到書院幫忙,必須是學生本人,不能假人之手。花蕎見了,忙下車與他告別。
“你放心去吧,寶應有我呢。現在花叔就住在書院旁邊,我跑也方便。就算下個月放了榜,我也要到明年正月十五以后才出發。你若是回寶應過新年,我們還能見面。”
徐之錦的笑容總是那么讓人安心。花蕎突然覺得,她在寶應的回憶中,除了爹娘弟弟,還不能少了徐之錦。
同樣是一馬一車,卻少了來時的歡聲笑語。呼延錦也悶悶的,他不是不高興,而是怕說了什么讓花蕎不高興。
“師兄,前面這一段路好走,能讓烏云也馱著我嗎?”
花蕎突然掀起窗簾,微笑著問道。呼延錦滿臉驚喜,哪有不答應的?
他把花蕎圈在自己懷里,低頭吻了吻她的頭發,在她耳邊輕聲道“別害怕,想去做什么就去做,還有我呢。”
“我并不是想進宮去當什么公主、郡主,只是不甘心,想知道真相,我阿娘的死,說不定就是與我的身世有關。他們殺死了我阿娘,定然不是什么好人。”
呼延錦輕輕笑了“師娘的死我會去查。真相有時候并不那么重要,你就是你,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我心里有的,只有你。”
花蕎依偎在他懷里,感受著彼此的溫暖。
回到應天府,呼延錦的事就多了起來,因為這個月外國使臣已經陸陸續續進了應天府,這次前來朝拜的使臣,有千人之眾,是應天府成為陪都以后,最重大的一次國事活動。
皇太孫的時間也被排得滿滿的,看見呼延錦時,倒是想起了花蕎,聽說她母親去世,皇太孫賞了些金銀做安撫,也就不再打擾她。
花蕎每天在府里跟梅嫂學做菜,跟李媽媽學裁剪刺繡,這些阿娘在世時,怎么叫她都不肯學的東西,成了她對阿娘最好的思念。
“李媽媽,您從小就在應天府長大嗎?”
“那倒不是,我是十歲的時候,跟著我爹娘來的應天府,我爹原也是手藝人,后來永樂六年,瘟疫傳入京中,我爹娘不幸都染病死了,我把自己賣進一個大戶人家,才葬了爹娘。”
“永樂六年?我就是永樂六年出生的……那年有瘟疫?您還記得那年發生的事嗎?”
“那怎能忘得了?那年我還住在太平門邊上,外面就是玄武湖,三法司的天牢也在城門外。權貴們都不喜歡從這個門進出,所以這個門走的多是魚龍混雜的百姓。
那一年瘟疫發是在四月,按說天氣暖和了,疫病也會變少,當時外省瘟疫鬧得再兇,京里也沒有。
可那年偏偏出了件奇事,離太平門不遠的一個巷子里,有個住了五戶人家的院子,一夜之間全被殺了。就那事以后,瘟疫突然就起了。大家都說,是冤魂來索命。”
李媽媽絮絮叨叨,想到那年的慘狀,還不住搖頭。
“那五戶人家為什么被滅門?是什么人殺的?”
“這我就不清楚了……因為事發不久,瘟疫就來了,那件事很快就被新的恐懼掩蓋過去,也沒人再提了。”
“姑娘,這種事聽著就可怕,您怎么還這樣有興趣?”燦兒笑道“咱家大人快回來了,您洗洗手去外面候著吧,要不大人回來見不著您,又要滿院子找您了。”
花蕎笑著點點頭,端著才買回來的一小籃桔子出去了。
她正拿著一把小刀,給橘子切了一個蓋,把桔瓣從桔皮里掏出來,呼延錦走到他身后看了一會,問道“在做什么呢?”
“哎呀,師兄你嚇我一跳。”花蕎拍拍胸口笑道“我在做小桔燈,阿爹教我做的。一會里邊放上個蠟燭頭,就成一盞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