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春假后第一次上朝,朝堂上竟然吵起來了。
朱瞻基提出,他詹士府的少詹士呼延錦,在南都接待萬國來使的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處理得當,平息鄰國紛爭,實屬大功一件,要將他提拔到三品詹士的位置,原來的程詹士,平調為三品太孫賓客。
太子、太孫的詹士府官員,本就以他們自己的推薦為主,只不過三品以上官員,朱棣要過目審核,朱瞻基的提議朱棣自然不反對。
宗人府、禮部遞了六皇孫封王的一系列請呈,這些都是照例制辦的,并沒有什么違規、特殊的地方,朱棣也很快就批了。
唯有兵部遞上的一道折子,引起了群臣的爭議。
兵部尚書趙羾稟到
“啟稟皇上,去年蒙古雪災,他們已將兵力再次集結,妄圖向我大明邊境推進,請皇上派兵北伐,滅了這股蒙匪,揚我國威!”
“啟稟皇上,皇上兩次親征,威風凜凜、戰果累累,臣懇請皇上再次親征,一舉滅蒙,解除我大明北部邊境之威脅。這樣還可以減輕藩王的壓力,不必長期擴大武裝?!?
站出來說這話的,真是刑部左侍郎魏謙,他所說的最后一句話打動了朱棣。
朱棣早有削除藩王武裝力量之心,可自己就是因削藩,才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造的反,他可不想重蹈覆轍。
但若是幾次北伐,能將北方強敵蒙古瓦解,那他就可以從北部藩王開始,名正言順的逐步削弱他們的武裝力量。
魏謙,甚得我心!
“繼續探查蒙軍主力動向,一旦軍情翔實,朕立刻揮師北上,一舉滅了蒙軍主力,徹底瓦解蒙軍,防止他們死灰復燃,還我大明邊境安寧?!?
“陛下,萬萬不可再次親征??!”
朱棣話音剛落,陳洽、李慶兩位大臣立刻出列勸阻,皇上一去就是幾個月,雖然他把漢王、趙王帶在身邊,確實讓監國的皇太子減輕了一些壓力,可漢王、趙王的親信大臣,甚至是皇太孫的勢力,也沒讓他省心。
有大臣帶頭,大殿之上一半的大臣都跪了下去。
方仕政看看左右,出列道
“啟稟皇上,臣得皇上信任,執掌財政,臣以為,再次御駕親征,不僅對皇上的安危不利,國庫也難以支撐,朝廷這兩年建皇城、修運河,已經把原來的家底基本掏空,再加之數次北伐,國庫實在難以為繼,請皇上三思!”
朱棣冷冷答到“朕心中有數,此次北伐,朕必一勞永逸解決北方外患,大明安定指日可待,你只盡力做好糧草供應即可。”
楊榮、楊士奇對視了一眼,他們心知皇上主意已定,多說無益,只能選擇沉默。
朱棣看也不看那些跪在地上的大臣,一甩袖子站了起來。
“退朝!”
朱瞻基暗暗嘆了口氣,皇祖父生性尚武,年歲大以后,又變得好大喜功,前幾次親征,均是前呼后擁、好不熱鬧。去年親征的真實情況,自己是知道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沒有實質的戰果。
只一次蒙軍主力都還只是捕風捉影,皇祖父就說要御駕親征,這不是窮折騰嗎?
魏謙出了皇宮,剛準備上馬車,便看見趙羾遠遠朝他拱手,他也回了一禮,一掀簾子上了馬車。
馬車上,易呈錦在等著他。
“怎么樣?皇上同意北伐了嗎?”易呈錦看到魏謙臉上的笑容,知道這一問也是多余。
魏謙點點頭“成了?!?
這父子倆商量了兩日,覺得只有朝局混亂,他們才有機會。
皇上在,乾坤定??扇羰腔噬喜辉谀兀?
趙羾本沒有什么把柄,可他家人的把柄,那是一抓一大把。就說去年皇上北伐蒙古,趙羾的小兒子趙吉,利用自己父親的關系,拿到了糧草的供應權,低進高出,中間賺取差價,使得糧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