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評上。
“在下,荊州馬謖,特來請楊公子風評指點!”
“竟然是馬謖!馬良倒是多次提起過他這個弟弟,只是···”衛羽皺眉暗道。
想到歷史上馬謖失街亭,衛羽一直有些不愿接受此人,所以每次馬良向自己舉薦其弟之時,自己都并未給予答復,只是想不到這馬謖竟然出現在了許昌月旦評之上。
傳聞昔日許子將主持月旦評之時,凡是在月旦評上被點評之人均能夠瞬間名揚天下,在衛羽的揚州書院以及曹操的中原學府等諸多書院沒有成立之前,這月旦評便是學子們想要入仕的唯一最為便捷的途徑。
“想必這馬謖是想要通過這月旦評來證明自己吧···”衛羽淡淡自語道。
···
···
湖中平臺之上。
楊修望向此人,頓時也是表情豐富了起來。
“想不到竟然是馬公子,幸會,傳聞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所以世間之人也經常喜歡將“馬氏五常”與“司馬八達”放在一起談論,但其最為出名的還是那在大靈皇朝衛羽麾下為官的馬良,同時天下也流傳著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這樣一句話,真是想不到公子不在大靈皇朝為官,竟然來此月旦評之上求得評語,倒是令楊修有些不解了。”
“哼!我是我,馬良是馬良,我們雖是兄弟,可又如何,在下今日便要證明給天下之人,我馬謖更勝于馬良!”馬謖臉上頓時陰沉了許多,恨聲道。
“好了,馬公子,將書簡交予楊修過目吧。”楊修不再理會馬謖,淡淡說道。
“呵呵···在下曾師從胡昭老師學經,寫有尚書六注一篇,還請楊公子點評!”馬謖將手中書簡交予楊修,淡笑道。
楊修雙手接過書簡,緩緩攤開,仔細觀看了起來,可僅過十數秒的功夫,楊修便不再觀看,而是一臉不屑的看向馬謖,語氣中略微帶著些許的譏諷與不屑說道“閣下可知···你所注之尚書,其中有一章是偽作,很可惜,有一些功夫白下了,回去重寫一篇,等下次月旦評之時再回來吧。”
“此話怎講!”馬謖聲音中帶著些許的憤怒道。
“就在去年,儒學大家鄭玄宣布,古文尚書當中有咸有一德一章,是當時人之偽作!”楊修說道。
“這咸有一德作為尚書已久,豈能聽一家之言就篇廢黜呢?”馬謖不悅道。
“呵呵!難道鄭玄錯了?”楊修諷刺道。
“難道鄭玄就不會錯嗎!”馬謖不甘示弱回應道。
馬謖此言著實引得臺下之人傳出陣陣驚呼。
鄭玄,創立鄭學,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整理古籍,博采眾家之長;鄭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縣人,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實際上,鄭玄是東漢末年第一著名大儒。
“馬謖,想不到你竟然如此猖狂,竟然妄加指責明賢大儒。”楊修眉頭一緊,說道。
“在下以為,司馬遷把咸有一德和尹誥混在一談,已是不妥,鄭玄以尹誥的丟失便斷定咸有一德的丟失,就更顯草率。”馬謖淡淡道。
“我倒是想要問問閣下,究竟是讀了何等奇書,竟然斷定司馬遷與鄭玄錯了。”楊修問道。
“在下才疏學淺,司馬遷與鄭玄二公皆是圣賢,但難道這圣賢就不會犯錯嗎?咸有一德文章是說,天命無常,為君者應當經常修德,才可保住君位,若停止修德,便會失去君位,這正是孔子春秋之微言大義,也正是編纂尚書之主旨,這是其一。”馬謖幽幽道。
聽到此時,曹操臉上不再是玩味之色,看向馬謖的神情變得尤為感興趣了起來,不時的點頭似在贊許。
而下方的諸多文士們,則是立即掏出毛筆飛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