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金子產量劇增。2012年這個礦洞已經棄置不用,成為游客觀光的地方。穿過360英尺的隧道,便到達礦脈的開采地。游客可以花不多的錢購買一些礦砂,然后嘗試著在水槽里篩選淘金,所得金砂歸己所有,并可將這些金砂拿到禮品店里兌換成現(xiàn)金。
當然,19世紀淘金者的生活并不像2012年的游客這么浪漫和愜意,他們的工作十分艱苦,而所得又寥寥無幾。為了擺脫精神上的苦悶和孤獨,下班后免不了放縱一下狂飲、濫賭和,于是小鎮(zhèn)上便出現(xiàn)了酒吧、賭場和妓院。
同時,為了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餐廳、商店、理發(fā)館、雜貨店、洗衣房、劇場等是必不可少的。操三刀--菜刀、剪刀和剃頭刀的職業(yè)與華人關系最密切,因為開餐廳、洗衣房(包括裁縫店)和理發(fā)館的多是華人移民。一方面他們用這三把刀為淘金工人服務,一方面又靠這三把刀賺錢謀生。早期的中餐館俗稱雜碎館,據(jù)說起源于李鴻章訪美的時候曾經用雜碎菜招待美國人。
中餐館之所以能夠在美國長期生存發(fā)展,就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它符合華人移民的飲食生活習慣。無論19世紀或21世紀,中餐館的主要消費者畢竟主要是華人,西人無非偶爾來嘗嘗鮮。華人開的雜貨店也主要是為華人服務,許多商品直接從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進口,因為許多東西在美國本土是從不生產亦不使用的。
隨著城鎮(zhèn)規(guī)模的發(fā)展,一些公共設施也開始興建起來。市政府、法院、監(jiān)獄、教堂、公園、學校、消防隊相繼出現(xiàn)。我看到城市消防隊的門前立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建立于1898年,正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
除開金礦之外,鐵路是華工又一聚集之處。修建橫跨美洲大陸的鐵路運輸大動脈,無疑是人類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其自然條件的艱難險阻,讓我們至今乘坐火車通行時都不禁要動容驚嘆。
nay)有一條稱為白色通道(hiteass)的鐵路,修建于1898年,堪稱“世界景觀鐵路”,因為它在3000英尺的山頂上蜿蜒曲折地蟠曲20英里。地勢險峻,風光綺麗。一年之中只有5--9月可以通行,其馀時間皆是白雪皚皚,故有白色通道之名。2012年,游客花103美元購一張車票,就可以乘坐老式的蒸汽火車兜一圈。
泰國有一條“死亡鐵路”,是二戰(zhàn)時期日本人利用戰(zhàn)俘修建的從泰國通往緬甸的鐵路。因那里氣候炎熱,瘴癘流行,平均下來,每鋪一根枕木,就有一個戰(zhàn)俘死亡。如果說“死亡鐵路”以炎熱著稱的話,那么阿拉斯加的“白色通道”則以寒冷令人生畏。可以想見,當初修建這條鐵路的時候,不知有多少華工曝尸雪域。
20、21世紀以來,華人在美國西部開發(fā)史上的卓越貢獻越來越得到美國朝野的一致肯定,不僅在許多英文著述增添了記錄,而且還在一些地方樹起了永久的紀念碑。反映了時代和社會的進步。
梁啟超在《新大陸游記》中說“哥倫比亞省之工人,以做沙文魚為最多。……日本人在此者,亦以魚為業(yè)。然日人則采魚也,華人則制魚也。采漁,每人每日工價,優(yōu)于制魚者數(shù)倍。然此地西人,限華人非已入英籍者不得采魚。故雖以此區(qū)區(qū)之利權,亦不得與他族竟。”
現(xiàn)今,究竟有多少華人在阿拉斯加生活?因為缺乏統(tǒng)計數(shù)字,故誰也無法說清。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阿拉斯加華人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已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最明顯的事例是,過去華人開的雜貨店,商品單一,規(guī)模很小。21世紀,就連禮品店,也開成大型超市。
顧客可以提著籃子,在里面隨意挑選。許多印著阿拉斯加字樣的t衫,以及帶有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文化特點的紀念品和日用品,其實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只要稍加留意,便可發(fā)現(xiàn)adecha的標識。這都是華人商家充分利用中國人工和原材料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