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當年大爆炸理論的提出一樣。不過,現今我們已經掌握了有力的證據,這必將徹底改變人們對于宇宙的認知。”
理論進展
2014年10月31日,物理學家稱,“平行宇宙”的確存在,給不同版本的“我們”生存空間。不僅如此,平行宇宙之間還會相互影響,所以才會出現微觀層面種種奇怪的物理學現象。英國格里菲斯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學者聯合提出上述理論。他們認為,平行宇宙不僅存在,而且相互影響,并非各自獨立地發展變化;而相互作用,恰好能夠解釋微觀物理研究發現的粒子奇怪的反應。
格里菲斯大學物理學教授霍華德·威斯曼說“大概在1957年左右,量子物理學界出現了平行宇宙的想法。照此推斷,量子測量每進行一次,一個宇宙就會產生出新的分支宇宙。所以就產生了無數的可能性——在有的宇宙里,隕石沒有砸中地球,恐龍們幸存下來。再換一個宇宙,澳大利亞就成了葡萄牙人的殖民地了。
此前,學者休·埃弗雷特發現量子粒子能夠同時擁有兩種不同的狀態,因此提出了粒子以不同狀態在不同世界同時存在的理論。按照這一理論,粒子在兩種狀態、兩個世界之間不必二選其一,而是可以二者兼得。威斯曼和同事們認為,人們所處的宇宙不過是浩如煙海的眾多的宇宙中的滄海一粟。這些宇宙同時存在,有的和人們所在的宇宙相似,有的則大不相同。威斯曼還表示,比較“靠近”的宇宙會相互排斥,增加相互之間的差異。
科學家將會有多種方法檢驗這些平行宇宙的理論,甚至可能排除其中的一些。在今后幾十年,隨著宇宙測量技術的巨大進步,通過諸如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探測、大尺度物質分布測量等,科學家會進一步限定空間的彎曲和拓撲結構,從而檢驗第一層平行宇宙理論。而更精確的暴脹測量,可以用來檢驗第二層平行宇宙的理論。
天體物理學和高能物理學的共同進步,也會確定物理常量的微調程度,從而削弱或加強第二層的存在可能。如果現在球制造量子計算機的努力能夠成功.那么它將會為第三層宇宙的存在進一步的證據,因為它在本質上要利用第三層平行宇宙的平行性來做平行計算。相反,幺正不守恒的實驗證據則會排除第三層。最后,現代物理的重大挑戰,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的成功或失敗,會給第四層宇宙的研究帶來更多啟示。科學家可能最終找到一個和人們的宇宙相匹配的數學結構,也可能突然碰到不可思議的數學有效性極限,從而不得不放棄第四層。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宇宙學家馬克斯·泰馬克(axnark)熱衷于研究平行宇宙,他說道“對于我來說最有意思的問題不是平行宇宙是否存在,而是到底有多少種平行宇宙。”在2003年的《科學美國人》雜志里,有一篇由他所寫的關于平行宇宙的專文,文中他將平行宇宙分成四類。根據泰馬克的分類,越處于上位的宇宙,越容易擴張,越容易涵蓋處于下位層次的宇宙。
第一層視界之外
如果空間是無限的,而且物質分布在大尺寸上是足夠均勻的,那么即使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必然發生在某處。特別地,應該存在無限多有人的行星,而且包括不是一個而是無限多和一樣的外表、姓名、記憶的人。無限多和可觀測宇宙大小一樣的區域確實存在,在那里任何可能的宇宙歷史都會實際存在。這就是第一層平行宇宙。
nticnnnry),可對無限的遍歷的宇宙進行一般性預測。這個宇宙是無限的,應該包含了能實現所有初期條件的哈勃體積。
因此,無限的宇宙包含了無限數量的哈勃體積。他們雖然部具有同樣的物理法則與物理定數,但對于類似物質分布的配置卻幾乎與人們所處的哈勃體積不同。但是正因為存在著哈勃體積,超越事件視界(eventnn)的、結果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