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時間中,每一步都是無數人付出辛勞一步步累積出來的,可謂是歷久彌堅。這一點,慢慢的華楓也是深有體會。
00八年—最新的研究表明,銀河系只有兩條主旋臂,這兩條主旋臂就是英仙座旋臂和盾牌座半人馬座旋臂,它們都與銀河系核球中心的恒星棒連接著。這一認識來自00八年6月日公布的一幅由斯皮策(史匹哲)紅外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銀河系照片,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拍攝到的最為詳細也是最大的
一幅由八0萬張圖片組合成的銀河系照片,長達55米,分辨率比此前最為清晰的銀河系照片高100倍。在這幅圖片的幫助下,科學家對銀河系進行了恒星計數,他們在計數后認為銀河系只兩條主要旋臂
。在依據此項研究繪制的銀河圖上,人們看到兩條源于核球的主旋臂,太陽依然位于銀河系接近邊緣的地方,它的具體位置是獵戶座旋臂的內側,這是一條旋臂,處于人馬座臂和英仙座臂之間。人馬臂和矩尺臂絕大部分是氣體,只有少量恒星點綴其中。
015年月1日科學家發現真實的銀河系比之前預想大50。
穿過空間
一般而言,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任何物體通過空間時的絕對速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太空中沒有合適的慣性參考系可以作為測量銀河速度的依據(運動的速度,總是需要與另一個物體比較才能量度)。
因為各向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非常的均勻,只有萬分之幾的起伏。所以就讓喬治·斯穆特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有沒有偶極異向性。
在1977年,美國勞倫斯伯克萊國立實驗室的喬治·斯穆特等人,將微波探測器安裝在u偵察機上面,確切地測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偶極異向性,大為5±06k,換算后,太陽系在宇宙中的運動速度約為90±60千米秒,但這個速度,與太陽系繞行銀河系核的速度0千米秒方向相反,這代表銀河系核在宇宙中的速度,約為600千米秒。
有鑒于此,許多天文學家相信銀河以600千米秒的速度相對于鄰近被觀測到的星系在運動,大部分的估計值都在每秒10~1,000千米之間。如果銀河的確以600千米秒的速度在運動,我們每天就會移動5,1八4萬千米,或是每年1八9億公里。相較于太陽系內,每年移動的距離是地球與冥王星最接近時距離的45倍。
第四宇宙速度;
所謂第四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飛出銀河系所需的最初始速度,約為11010ks,這個數據是指在銀河系內絕大部分地方所需要的航行速度。但如充分利用太陽系的線速度以及地球的線速度,最低航行速度可減為八ks。
未來情況
當前的觀測認為仙女星系(1)正以每秒00公里的速度朝向銀河系運動,在040億年后可能會撞上銀河系。但即使真的發生碰撞,太陽以及其他的恒星也不會互相碰撞,但是這兩個星系可能會花上數十億年的時間合并成橢圓星系。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比之前想象的要大”據英國廣播公司6日報道,由國際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組發現,地球所在的銀河系比原來以為的要大,運轉的速度也更快。
天文學家利用在夏威夷、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東北部的天文望遠鏡觀察得出結論,銀河系正以每時90萬公里的速度轉動,比之前估計的快大約10。
銀河系的體積也比之前預計的大50左右。
科學家們指出,體積越大,與鄰近星系發生災難性撞擊的可能性也增大。
不過,即使發生也將是在00億年之后。
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研究員利用“超長基線陣列”(v
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