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讓華楓略微覺得頭疼的還在后面,他半強迫性的把這些東西記下,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即便對現在的他來說。
“強子族本身又再分為兩類 。由三個夸克構成的粒子叫做重子,就是我們常說的‘物質’粒子,包括質子和中子重子和輕子都是費米子族的成員,費米子實際上是普通物質粒子的別稱。由成對的夸克構成的粒子叫做介子,它們是攜帶基本力的粒子,盡管還有其他的介子這些力的載體和其他介子又稱為玻色子。
只需要兩種夸克它們的名字很怪,叫做‘上’夸克和‘下’夸克就能解釋質子和中子的結構。一個質子由通過強力維持在一起的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構成,而一個中子由通過強力維持在一起的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構成。
力本身可視為膠子的交換,而膠子本身又由夸克對組成,因而是介子。”老師的聲音在持續……
正如輕子族復制了三代,夸克族也如此。雖然只需要兩種夸克來解釋質子和中子的本質,但復制的兩代夸克卻一代比一代重,其中一代叫做‘奇’夸克和‘粲’夸克,最重的一代叫做‘底’夸克和‘頂’夸克。和重輕子一樣,這些粒子能夠在高能實驗中產生因而大爆炸時必定大量存在過,但迅速衰變成它們的較輕對應物。雖然不可能分離出單個夸克,但粒子加速器實驗已經了夸克族所有這六個成員存在的直接證據;最后一種頂夸克是芝加哥費密實驗室的科學家于2007年找到的。
對夸克的質量和其他性質的研究表明,不可能有更多代的夸克,只能有三族夸克和三族輕子。幸而標準大爆炸模型也認為不可能存在多于三代的粒子;不然的話,極早期宇宙中額外中微子造成的壓力應該驅動宇宙過快地膨脹,從而使留存下來的氦含量與極年老恒星的觀測結果不符見aβγ理論、核合成。這是最美妙的證據之一,表明粒子物理學和宇宙學兩者的標準模型對宇宙行為的描述,都同基本真理相去不遠。
但是,除了大爆炸的最早片刻之外,第二和第三代粒子在宇宙的演化或其內容物的行為中基本不起作用。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每樣東西都能用兩種夸克上和下和兩種輕子電子和電子中微子加以說明;確實,由于單個的夸克不能獨立存在,我們看到的每樣東西的行為,仍然能夠用1932年就已經知道的電子、中子和質子再加上電子中微子,以及四種基本力,相當準確地予以近似說明。
英國劍橋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和伯明翰大學的同行合作完成了這項研究。公報稱,電子通常被認為不可分。但1981年有物理學家提出,在某些特殊條件下電子可分裂為帶磁的自旋子和帶電的空穴子。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將極細的“量子金屬絲”置于一塊金屬平板上方,控制其間距離為約30個原子寬度,并將它們置于約零下273攝氏度的超低溫環境下,然后改變外加磁場,發現金屬板上的電子在通過量子隧穿效應跳躍到金屬絲上時分裂成了自旋子和空穴子 。
研究人員說,人們對電子性質的研究曾掀起了半導體革命,使計算機產業飛速發展,又出現了實際研究自旋子和空穴子性質的機會,這可能會促進下一代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帶來新一輪的計算機革命。
2009年03月27日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報道,科學家這周宣布,他們在美國伊利諾斯州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里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粒子,完無法用現有理論對它進行解釋,它將可能打破現有物質構成的所有已知規則。這個新發現的粒子稱為y4140,它不符合二種物質構成的已知模式,甚至科學家還沒有確定y4140是由什么組成的。
科學家一直認為夸克能以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其他較大的亞原子粒子,一種模式是由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