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電視廣播信號。他推斷指出,外星人版的lofar必須距離地球1光年范圍之內才能探測到地球的電視信號,也就是說外星人存在的星體要比當前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還要近才行。
目前,“”有利于對地外文明的探索勘測,這種工具通過分析從射電望遠鏡傳來的數據,在個人計算機上就可以搜尋地外文明的存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項目科學家丹·沃西莫說,“seti搜尋仍有待于深入,目前我們需要許多不同的望遠鏡,盡可能多的技術和策略,進而實現我們最大化搜尋外星人的成功性。”
從最初的《星際迷航》再到《飛向太空》再到最經典的《et》,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人們一直想要在外太空找到一絲生命的跡象,希望與之交流溝通,互惠互利。但是,近日物理學家霍金卻語出驚人稱,最好不要主動與外星人接觸。
4月26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一部25日播出的紀錄片中說,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類不應主動尋找他們,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他們接觸。
美國探索頻道25日開始播出系列紀錄片《跟隨斯蒂芬·霍金進入宇宙》。霍金在片中向觀眾介紹他對是否存在外星人等宇宙未解之謎的看法。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5日援引霍金的話報道,宇宙中存在超過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至少包含大量星球。僅僅基于這一數字就幾乎可以斷定外星生命的存在。
“真正的挑戰是弄明白外星人長什么樣,”霍金說。在他看來,外星生命極有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級生物的形式存在,但不能排除存在能威脅人類的智能生物。
“我想他們其中有的已將本星球上的資源消耗殆盡,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太空船上,”他說,“這些高級外星人可能成為游牧民族,企圖征服并向所有他們可以到達的星球殖民。”
霍金認為,鑒于外星人可能將地球資源洗劫一空然后揚長而去,人類主動尋求與他們接觸“有些太冒險”。
“如果外星人拜訪我們,我認為結果可能與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那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不是什么好事。”
史蒂芬·霍金(19422018)21歲時確診患上運動神經元疾病,幾乎全身癱瘓,依靠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交流。他以黑洞研究和量子宇宙論等享譽科學界,著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科普著作。 不知,霍金的話又會在科學界引起怎樣的漣漪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依據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代表作三體系列中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論即由兩條重要概念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文明間的善意和惡意。善和惡這類字眼放到科學中是不嚴謹的,所以需要對它們的含義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惡意則相反。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本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起攻擊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判斷自己對她是善意或惡意的
……
1由于距離間隔以及文化、物種差異,宇宙文明間猜疑鏈一經形成即堅不可摧。2猜疑鏈導致文明無法互相判斷彼此之間的善惡并最終驅使兩方相互敵視。3猜疑鏈的結果與兩文明具體道德取向無關。
“人類共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同處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圈、近在咫尺的距離,在這樣的環境下,猜疑鏈只能延伸一至兩層就會被交流所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