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楓發現對太陽系的長期研究,分化出了這樣幾門學科:
太陽系化學:空間化學的一個重要分科,研究太陽系諸天體的化學組成(包括物質來源、元素與同位素豐度)和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年代學和化學演化問題。太陽系化學與太陽系起源有密切關系。
太陽系物理學:研究太陽系的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際物質的物理特性、化學組成和宇宙環境的學科。
太陽系內的引力定律:太陽系內各天體之間引力相互作用所遵循的規律。
太陽系穩定性問題:天體演化學和天體力學的基本問題之一。
雖然學者同意另外還有其他和太陽系相似的天體系統,但直到1992年才發現別的行星系。至今已發現幾百個行星系,但是詳細材料還是很少。這些行星系的發現是依靠多普勒效應,通過觀測恒星光譜的周期性變化,分析恒星運動速度的變化情況,并據此推斷是否有行星存在,并且可以計算行星的質量和軌道。應用這項技術只能發現木星級的大行星,像地球大小的行星就找不到了。
此外,關于類似太陽系的天體系統的研究的另一個目的是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著生命。
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由于水星距離太陽實在太近了,表面溫度很高,太空船不易接近,在地球上也不容易觀測,因為可觀測的時間都集中在清晨太陽出來的前幾分鐘,和夕陽落下后的幾分鐘,時間不容易掌握,而且,在背景亮度尚高的情況下,要去找一顆比月亮大不了多少的水星,實在不是件輕松的事。
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所以它運行的速度比其他行星都快,每秒的速度接近48公里,并且不到88天就公轉太陽一周。水星非常小,是由巖石構成的,表面布滿被流星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山和坑洞,另外有平滑,稀疏的坑洞平原。水星表面另外還有山脊,這是行星在40億年前核心逐漸冷卻與收縮所形成的,因此表面起伏不平。水星自轉的速度非常緩慢,自轉一周將近59個地球日,所以水星的一個太陽日(從日出到另一個日出)差不多要176個地球日—相當于水星一年88日的兩倍長。水星的表面溫度很懸殊, 向陽面高達攝氏430度,陰暗面則在攝氏零下170 度。當黑夜降臨時,由于水星幾乎沒有大氣層,溫度下降很快。大氣成分包括由太陽風所捕捉到的微量氦和氫,或許還有一點其他的氣體。
金星是太陽系第二顆行星,全天最亮的行星就是金星,通常是在清晨或傍晚才看得到,最亮時的亮度可超過 4,猶如一盞掛在山邊的路燈,一般的望遠鏡即可觀測,常可看到如月球的盈虧現象。在古代的西方世界,金星代表著美麗的女神金星是一顆巖石構成的行星,也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金星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緩慢的反方向自轉,因此使它成為太陽系中自轉周期最長的行星,大約需243個地球日。
金星比地球稍微小一點,內部構造或許也類似。金星是除了太陽與月球外,天空中最亮的天體,這是因為它的大氣層能強烈的反射陽光。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它能在溫室效應下吸收更多的熱,因此,金星成了最熱的行星,表面高溫度可達攝氏480度。厚的云層內含有硫酸的小滴,并由風以每小時接近360公 里的速度吹向行星各處。雖然金星需要243個地球日才能自轉一周,但高速的風只需4個地球日就把云吹得環繞行星一圈。高溫、酸云和極高的大氣壓力,(大約是地球表面的90倍),顯示金星的環境惡劣。
而美麗的地球,生命的奇跡,是宇宙的巧合或是上帝的杰作?地球是太陽系第三顆行星,有一衛星稱為月亮,地球大氣層的保護及距離太陽位置的適當,是生命起源的重要條件。
地球是距離太陽第三遠的行星,也是直徑最大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