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知情的除了圣上,便只巡撫一人。
眾人只知圣上將此重任直接交給圣眷正濃的二皇子,并不知道圣上最先屬意的其實是太子。
不過確實是因為晉宣帝突患惡疾,秦瑜匆匆回的京城。
后經親信診斷,晉宣帝并非患了惡疾,而是有人竟然將毒手直接伸到了晉宣帝的身上。
所以,秦瑜自巫山寨回京之后一直在暗中查探圣上“突患惡疾”一事。
事實上,晉宣帝并非身患什么惡疾,而是種了一種罕見的慢性毒癥,是以七七四十九種含毒藥草制成的毒藥,俗稱四九散。
要想解毒,除非知道配藥之人用的是四十九種含毒藥草,否則根本不能完拔出毒根。
是以短時間內并沒有找到匹配的解藥,即便綜合太醫院幾位妙手老太醫所能,也只配出了一種能暫時緩解毒性的藥,但并未能想到辦法拔出毒根。
毒根未能完拔出,便會再次發作。
且毒性未發作時,中毒之人會表現的與常人無異。
一旦發作,便會危及性命。
所以,要想徹底拔出毒根,唯有找到下藥之人,得知配制所中毒藥的七七四十九種毒藥,方可著手研究解藥。
自收到密信,秦瑜急急趕回京城,知道圣上被下毒的事情之后,立即緊鑼密鼓的調查此事。
說起來,晉宣帝的一日三餐自然都是有專人伺候,每一道菜,每一道點心,每一種食物入口之前都會有專人試毒,有人記錄在冊。
所以想要查清下毒之人,想來并不困難,只要根據晉宣帝飲食的記錄冊子,進行大排查,便不難查出破綻。
果然,不出兩日,秦瑜便查到了下毒之人,而下毒之人便是給晉宣帝試毒的小太監。
小太監禁不住拷打,很快說出幕后之人。
誰也料不到,下毒的幕后之人竟然是后宮新晉的一位貴人。
待侍衛要去拿人之時,卻發現那位貴人已經扔了三尺白綾上了房梁,懸梁自盡了。
更重要的是,那位貴人的房間內,還留下一封懺悔書信。
書信中詳細的記錄了她向皇帝下毒的詳情過程,且連謀害原因都說了出來。
貴人謀害皇帝的原因只有一個,只因貴人承受不住肚子里的胎兒沒保住的事實,且將所有的罪責都怪罪于晉宣帝一人之身,怪晉宣帝沒能給予她們母子足夠的庇護,于是懷恨在心,才導致了那樣的悲劇。
懺悔書信中唯一沒有寫明的是她用的哪一種毒藥,毒藥又來自于哪里。
且不說這樣的毒藥她一個貴人哪里有本事可以弄到,就是弄到了又僅憑她一人又如何輕松的獲得試毒小太監的幫助。
等秦瑜想到這一層,再去看試毒小太監時,卻發現小太監也已咬舌自盡。
試毒的小太監咬舌自盡了,幕后指使試毒小太監的貴妃也已畏罪自殺,且一力承擔了所有的罪行和詳細過程。
那位新晉的貴人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婢女,并未有什么特殊的家世背景,只因偶然得了皇帝的寵幸,后因懷了身孕這才破例直接晉升為貴人。
此番,關鍵的二人一死,此事便無從可查,無從盤問。
至此,線索一下子便斷了。
再者,晉宣帝中毒一事如若傳出去必然引起軒然大波。
故此,晉宣帝選擇將這件事情暫時隱瞞下來,而秦瑜一邊查探著下毒之人,一邊著人遍尋名醫,只為能順利為晉宣帝配制出合適的解藥。
二皇子與左相李錦回京后,第一時間直接進宮面圣,向圣上匯報慶陽的災情。
得知慶陽災情已經穩定下來,且順利平定了災民暴亂一事,晉宣帝很是高興。
當下在金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