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他往勤家二哥那里看了一眼,又接著問道。
“媽,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我覺得我叔挺好的啊。”
勤家的幾個大人互相對視了一眼,眼中都閃過狐疑之色。
外邊都傳遍了,那為什么他們一直都不知道?
沒容他們多想,勤家二哥六歲的小兒子勤小關也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看著自己的父親,稚氣未脫地對問道。
“爸,你生病了嗎,是不是要打針針,還要吃苦苦的藥?”
六歲的娃兒不諳世事,但也知道生病不是一件讓人舒服的事情,在他的認知里,打針和吃藥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他看向自己父親的眼神帶著滿滿的同情,倒沒有什么擔憂之色。
勤家二哥被兒子明亮的眼睛給蟄了一下,心下苦笑,面上卻露出往日般溫和的笑容,他終究是不想嚇著自己的兒子。
“不管是誰,只要生病了就得打針吃藥的,爸爸也是一樣。”
小關顯然對勤家二哥的答復不是很滿意,繼續問道。
“那爸爸是不是真的生病了呢?”
面對執著的兒子,勤家二哥心中更是苦澀,正在實話實話與善意的謊言中猶豫著,勤家大嫂便笑著說道。
“小關,你大姑帶回來的饃饃應該蒸好了,你想不想吃?想吃的話就跟著來哦。”
說著,便轉身往外走出。
聽到勤家大嫂的話,讓小關眼中閃過一絲亮光,也不再跟自己的父親追根究底,而是急急地應了一聲之后,便快步轉身跟著勤家大嫂出了門。
屋里的其他孩子也跟著呼啦啦地全跟了出去,此時的他們,心中哪里還有別的心思,滿心滿眼都是在廚房蒸著的饃饃。
沒過多久,勤家大嫂便將蒸好的饃饃給端進堂屋,后頭跟著的一溜孩子每人手中都拿著一塊饃饃,吃得那叫一個暢快。
希家的饃饃味道不是蓋的,很快,勤玉蘭帶回來的三十個饃饃便全部被吃光殆盡。
然而,屋里的人都沒有吃過癮,此時家里一共有十二人,算算勤玉蘭不吃,也還剩十一個人,三十個饃饃分給十一個人,分到每個人手上最多只有3個,這對于已經吃上癮,且飯量比較大的勤家眾人而言,確實不夠吃。
勤家大哥將第三個饃饃吃完后,不由得感嘆道。
“難怪大妹說,我那大妹夫一口氣能吃四五個,之前我還有點不相信,現在看來,這四五個還算是少的,如果讓我敞開著吃,不說能吃十個,六七個我應該是能吃得下去的。”
說著,還頗為惋惜地看著已經空空如也的盤子。
勤玉梅也跟著道。
“姐,你這饃饃是怎么做的,我瞧著跟咱們平時做的饃饃沒啥兩樣,可怎么吃到嘴里的感覺這么不一樣呢。”
說著,她還更形象地比喻道。
“咱們平時做的跟你今天拿回來的這些相比,簡直就像一個是老豆腐渣,而另一個水嫩豆腐一樣。”
勤玉蘭笑笑,還沒回話,勤家大嫂也跟著道。
“大妹這個饃饃做的比街上賣的那些都好吃,吃了你這種饃饃啊,估計這幾天孩子就算再嘴饞,也吃不下太多別的東西了。”
勤家二嫂也跟著附和。
“不說孩子了,咱們這些大人估計也差不多,不僅僅是饃饃呢,還有剛才那種養生茶也是一樣,我估計這段時間,咱們再喝茶,也會覺得沒味呢。”
勤玉梅仿佛想到了什么,躍躍欲試的問道。
“姐,要不你跟我們說說,你這個饃饃是怎么做的唄,等我們大家都學會了,以后也能自己做。”
聽著大家的贊譽和恭維,勤玉蘭不高興是不可能的,可她能怎么說,她能說“這跟她沒關系,完全是她閨女的功勞。”
她敢這樣說才怪。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