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朝258年,濟州。
林野站在人來人往的城門口,看著城門上濟州兩個大字,感慨萬分。
這就是歷史上濟州之戰的濟州啊。
城墻真實的厚重和歷史感,不是影視城里那些仿古建筑所能夠相比的。
此時的大炎帝國,還處于諸侯混戰的時候。
民不聊生。
這是歷史書上講述大炎諸侯混戰時用到的成語。
但從自己進入濟州之后所見所聞來看,并非如此。
道路兩旁的田地里,到處都是忙碌的農人。
其中還有不少看起來像是讀書人模樣的莊稼漢。
濟州的一切,都讓林野感到新奇。
官道上行人很多,拉車的挑擔的,什么人都有。
原本很寬的路,因為施工的原因,占據了一半的道路。
道路兩旁有士卒警戒,維持著秩序。
每個人臉上都幸福的笑容。
林野站在門口愣了愣,馬上就有人走了過來。
“這位公子?第一次來濟州?”
城門道路旁邊有一個茶館,這人就從茶館里走出來的。
年紀不大,二十多歲的模樣。
樣貌平平無奇,卻很有精神。
濟州的人都很有精神。
林野的樣子,白白凈凈,穿的衣服很時尚,頭發很短。
這幅打扮,在三年前,走到哪里都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如果是讀書人,甚至還會被老夫子安個大逆不道的帽子。
但現在,尤其是在濟州和南楚,還有巴陵這三個地方。
年輕人穿便衣留平頭,卻是先進的象征。
太子殿下軍隊改制,第一件事就是剃頭。
全軍將士全部開剃,太子更是親自當眾刮了個禿瓢。
并給這種頭型起了個名字,叫做三毫米。
當然,整個大炎敢這樣做的諸侯,絕對會被手下的大儒罵死。
但太子麾下,卻不會有這種事發生。
因為那些只知道掉書袋子的酸儒大師們,早就被太子干掉了。
軍中將領最開始,是無法理解太子殷誠為什么一改制軍隊,第一件事是從頭入手。
太子詳細的介紹了軍隊士卒留平頭的好處。
最大的優點就是容易打理。
改制之后,軍隊士卒職業化,不再是之前閑時種地,忙時打仗的狀態。
每天都有高強度訓練。
如果還留著長發,就要打理,不然的話,一天就會發臭。
剃掉之后,省時省力還省事。
當時有部分將領,提出了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剃掉。
被太子大耳光子扇出營帳,直接送到了敵營。
讓他問一問,敵人在戰場上會不會考慮到他父母的感受,從而不會殺他。
太子的威望,在濟州、巴陵和南楚三地,無人可比。
政令一出,民間并沒有任何的反應。
畢竟政令上只是說軍隊士卒必須剃發。
普通百姓隨意,可剃可不剃。
但當太子親衛儀仗隊一頭精神短發,配合著貼身制服在大街上溜達一圈之后。
三地的百姓,尤其是年輕人馬上沸騰了。
尤其是三地的學子,他們的學校是太子出錢蓋的。
有人將他們稱之為太子門生。
如今太子和親衛們都剃了短發,改了服飾,這群人自然不愿意落后。
剃發易服,反倒成了濟州的時尚。
而且這幫人還極其的張揚,剪了發改了服之后,成群結隊的在大街上溜達。
最開始的時候,濟州百姓們還會駐足觀瞧,嘖嘖稱奇。
后來習慣了,誰也不會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