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季徇立實在不怎么喜歡,若不是他是仙王留下的監國大臣,手里有免死圣旨,早就斬了他。
瞪他一眼,冷冷的回答“不朝君王、不尊圣旨,拿一條不夠他死幾回的。”
這樣的強詞奪理,讓季徇立的老臉也掛不住,略帶呵斥的聲音“申后被廢之時大王曾許申國三代不朝,百年不貢,何來不朝之罪?大王要申國國君拿了神仙押來,此等強人所難之事,讓他如何遵旨?”
這個老東西絲毫不給他面子,拍案而起“季徇立,好大膽子,竟敢殿上辱君,本王念你監國有功,可你不要倚老賣老、得寸進尺。”
“大王……”
“不必多言。”
三公、太宰、六卿、五官齊齊跪拜諫言“大王三思。”
宮湦大怒,大聲吼道“殿前御林軍聽令,膽敢再有阻止本王,不論何人,拖出午門斬首、懸尸。”
拂袖而去。
百官不知該如何,就這么跪著。
季徇立轉過身來“長史,速將此事報與鄭、齊、魯、燕、晉、魏、紀、呂、陳、杞、越、衛、宋、趙、楚、梁十六位諸侯國國公及四方伯候,讓他們入京面君,阻止大王出兵,其余諸公各司本職,小心應對。”
宮湦回宮,見褒姒在院中眺望,那方向正是若木離去的方向,更加肯定了她對車駕的喜愛,也怨恨若木的小氣,身為大仙,竟舍不得一架車乘。
叫來左右“去申國的差使回來,立即向我回稟。”
申國國君見了差使,得知要他拿了神仙押解入京,勃然大怒,且不說那神仙壓根沒有到申國來,就算到了,也該是好迎好送,哪敢妄動這等心思。
將圣旨砸在地上,痛打了侍官一頓,將來人盡數押解在大牢,才與大臣們商量對策。
申國有一謀士,乃是宣王侄兒,鄭國公之子,名掘突,此人素有奇才,在各諸侯國名氣不小,他向申國公諫言道“眼下周君率大軍來,你我之力不能抵擋,需聯合北伐野蠻之族,趁鎬京空虛掘其后方,使其前后不能相顧,方能取勝。”
雖不愿與北方犬戎為友,但事關申國性命,也不敢意氣用事,就采納了掘突之言,派使者前去聯絡。
宮湦等了十余日不見使者回稟,卻傳來申國公造反的消息。大怒道“此田舍匹夫,累受君恩不思報,反要篡國,若不將他碎尸萬段,本王何以令九州臣服。”
天下諸侯不滿已久,戰事一開,造反的就不只是申國,太師、太保、太常三公諫言道“大王且慢,申國叛亂實乃神仙之事引起,不如下道圣旨,言明此事不再追究,也免了戰禍。”
宮湦當然不同意,他根本不在意申國叛亂,他在意的是那輛車乘,要拿來讓王后開心的。
擔心晚了神仙去往別處,怒氣沖沖大吼道“今日是申國,明日又是哪個國家,若不懲戒,我這九州之主就要成了人人踩踏的下等奴隸。”
平定叛亂本就是合情合理,殿上諸公也不敢勸諫,于是周王領兵討伐。
周王遠征,鎬京空虛,給了胡人乘虛而入的機會,突破八百里戎關直入鎬京,周王宮湦腹背受敵,被困于驪山之上。
胡人扣關,殺人搶劫,鎬京城外面尸積如山,鎬京城內殺成一片。
昔日的九州之都,赫然成了人間地獄。
此時,若木等三人再次降臨。
在城外停下車乘,應龍率先入城。所到之處見到的都是血流成河尸積如山,以及僥幸活下來的人的哭喊聲。
若木去了王宮之中,這里是戰場最激烈的地方,也是尸體最多的地方,那些怨魂野鬼見到他這個悟透天道的大仙,都得到了引渡,去往陰間銷了生前種種。
在王宮正殿之前下車,向里面看了一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