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大陸上每四年都會舉行一次門派會武,凡年齡三十五歲以下的各大門派、世家以及一些隱門中人都會參加,以比武切磋的方式臻選出十位優勝者,而這十個人便會被人冠以十杰之名。而四年一次的會武地點就設在圣山。在這片大陸上,提起圣山老百姓都會豎起大拇指,因為圣山中人不僅武功了得,更是樂善好施。若有地方遇上天災,那么圣山立刻就會派出人手趕去賑災救人;若有地方遭遇,那么圣山的圣使們就會趕去鏟奸除惡。圣山中人行走在江湖上,武功且不說,這品行,那是人人夸贊的。千年來留下的名聲,造就了圣山如今的地位,哪怕是在外作惡之人,一旦入了圣山范圍,也都會畢恭畢敬規規矩矩。可以說圣山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了人們心中的真正的圣潔之地。
會武舉辦期間,不僅各大家會到場,各國的王孫貴胄也會來到此地。圣山無法照顧到眾人的所需,是以便會在此時開放圣城,讓人們進入。許多人都想來親眼目睹這一盛世,而各地的商賈、小販更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也就讓這時的圣山顯得尤為混亂,三教九流魚龍混雜。有人為了會武而來,有人為了城內的擂臺而來,也有人為了收攏人才而來,更有人為了相看一位中意之人而來,畢竟這里的青年才俊是最多的。并且,會武結束還有會各大家女子的才藝比試,可說是百花齊放。
天云門是屹立在圣山入口的一座三尺高的石柱門,據說當年第一代圣山圣主的武功之高已到化境,后以武入道在此飛升,眾人為紀念這位高人,在此處蓋了這么一座天云門。亦是從那天起這天云門也就成了圣山的象征,入了這天云門就等同于入了圣山。每次會武前,天云門外的道路兩旁都會駐扎著各個勢力的陣營,整整齊齊的隊伍,甚是壯觀。入天云門兩里處,便可見到圣城那古老的城墻,殘破不堪的城墻看似一陣風都能吹到似的,那斑駁的痕跡據說是一場場大戰所留下,之所以沒有去修復,是為了讓后代銘記先輩們的功績。
圣山中人為了保住世人心中的美譽,一向都以樸素簡潔示人,這圣城的規劃更是如此。圣城之內被劃分為四個區域,一處是圣山為來此會武的各大家留宿而建造的宅院;由泥磚作為主材料而建造的一戶戶的小院,雖算不得美觀,卻也干凈整潔,為方便一些王孫貴胄的通行,圣山特別將此處的道路設的極為寬廣,可并列跑下四輛馬車。并且為防止因住所問題而發生糾紛,引得某一家不滿,這些小院都是按照統一的規格建造。一眼望去齊刷刷的小院,怕是走出門來都找不回去。離近了看便會發現,那一座座毫無特色的小院門前都掛著一個小小的木牌,這是人們到來前圣山派人掛上去的,用以分辨住所。
這第二處是宅院區盡頭的不遠處,那里橫縱著三條街道,與宅院區剛好形成一個十字路,它們被人稱為凡街、御街、圣街。這凡街都是賣吃食的地方,御街則是一些服裝首飾,圣街沒有特定的規劃,但是能入的了這里的東西,可說是都不是凡品,當然這價錢也不是誰都能受得了的。
穿過凡街,就進入了這圣城的第三處,也是圣城中最熱鬧的一處,被稱為小市。這里有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小販,從吃穿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可說是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他們多數都是一些窮苦人家,或是一些小門小戶,沒有那么多的銀子去租店面,便都聚集在了這里。每次舉行會武時,人們只要拿著自己的戶籍證明經過城門的排查,就可以進入。而這一段時日賺的銀子,可比他們幾年賺的都多,這也是老百姓感激圣山的原因之一。
而這第四處,便是小市邊上的人市,又稱奴市。這里是專門販賣奴仆的地方,據說當初圣山是不同意他們進入圣城的,可后來不知為何便在小市邊上分了他們這一塊地方。雖說奴市哪里都有,但是這里的奴市可不是外面能比的。這里的奴隸多數都有些身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