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雖然奧什哈馬霍人并沒有國家這個概念,各自逐河而生,但在它們的文化習俗中,“祭祀”這個活動同樣也具備著獨特的意義。
與主流種族想象中的原始而愚昧的化外蠻夷形象不同,得益于出身環境的緣故,奧什哈馬霍這個種族其實是擁有著相當程度上的高智能的。
就好比那些天生便在光學、熱力學、核物理學等方面有著高深造詣的恒星生命一樣,從黑洞噴流中誕生的它們天然便擁有著數種基于生理結構的特殊視角,擅長利用靈能干涉電磁力和萬有引力的變化。
假如說地表種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話,那么這些誕生于種種奇特環境的星間種便是直接出生在了河的對岸,種種道理不言自明,俯仰皆拾。
然而,正因為這份在科研上得天獨厚的思考回路,奧什哈馬霍人知道的越多,反而就對于那個孕育出一切的“父親的父親”心懷敬畏。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黑洞同樣也是一切星辰的母親。
在圍繞著黑洞進行高速旋轉的吸積盤影響下,那些被萬有引力所捕獲到的物質會被壓縮并加熱至數萬億攝氏度的程度。由于這種的特殊性,這些物質中還包括了豐富的鐵和鎳。當這些物質化作黑洞噴流被拋射出去,穿過附近的一些氣體云時,便會對氣體云產生擾動導致其旋轉坍縮。
在吸積盤的分離中,星辰的火便因此而點燃了。
奧什哈馬霍人愿意相信,自己的種族是秉持著某種冥冥中的天命而誕生的,有著主動去給淵暗的宇宙帶來“分離之光”的責任。
吸積盤之所以沒有落入黑洞是因為分離性,吸積盤之所以拋射出黑洞噴流同樣也是分離性。
上到第一代的恒星從大爆炸后的原始濃湯中誕生,下到普通生物的嬰兒從母親的身軀中脫離,世間所有的奇跡,無一不是“分離”的體現。
除了那個無法去證實的創世奇點之外,黑洞的存在毫無疑問則是“分離之道”在世間最完全的體現,為了證明行為的“正統性”,每當江與河將要離別之時,奧什哈馬霍人總是喜歡祭祀一下“祖先黑洞”,以模仿吸積盤分離出黑洞噴流的舉動,祈禱接下來的事情能夠順利進行。
說是祭祀,更準確來講其實也和資格考察差不了多少。
在“江與河的離別”這種有些文藝氣質的描述之下,實則對于奧什哈馬霍人來講卻是一個可以實現人生理想的機會,當祭祀完成之后,先驅會便會根據各自在祭祀中的表現,下發“牧河者”的身份,允許它們帶著黑洞噴流的一部分質量離開,前往更加遙遠的地方去傳揚分離之道。
恒星之子追逐聚合,而江河的子孫們則永遠追逐著分離。
就算再怎么非主流,奧什哈馬霍這個種族也始終有著光熱的底子在,天生便向往著閃耀的光,離開了“江”之后,除了需要忍受日復一日的孤獨之外,同樣也需要忍受那些基于肉體本能的強烈痛苦。
就好比是讓魚兒脫離水,讓人類脫離氧一樣,而能夠成為“牧河者”的人,每一個都意味著用自身強健的意志戰勝了生命的本能,真正掌握了自身,故此才能擺脫對江流的依賴。
撒法曾申請過牧河者級別的靈能修行,認清了自己的才能極限,那種難以名狀的痛苦,甚至讓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喪失了前進的動力。
奧什哈馬霍終究是江河的子孫,發誓永不回頭,遙望著故鄉的吸積盤、那個從來沒有過記憶的祖地,在重新振作起來之后,撒法的心中已經是再無迷惘就算不能在暗墟的注視下成為牧河者,也要努力去成為最基本的牧者。
由于幾乎無盡的壽命,這個種族并沒有年齡的概念,無論是先出生還是后出生的,在唯一能做區別的只有在靈能修行上的位階,假如一個秉持著分離之道的同族有著足夠的實力,不論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