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寧海霞的日子只是得過且過,是想著混幾年然后想辦法回城的。
他們家上面有關系,因此早兩個月就知道要恢復高考的消息。
這個時候她才注意到同為知青的楊志邦的,在一眾歪瓜裂棗中,他是長得最好的。
寧海霞觀察過,楊志邦很愛看書下放到這種農村也不忘看書學習。
難道他們家也是家庭背景深厚,早就知道了國家會恢復高考?
恰好這個時候楊志邦卻是有意無意的主動走近她,言談之間透露出自己是被逼著和那個顧家幺妹處對象的。
他委屈啊。
楊志邦長得不錯,又對她溫柔小意,寧海霞也就慢慢動心了。
關鍵是,兩個人看星星看月亮談理想,甚至商量好了以后一同考取哪個大學。
這個時候,顧依依就很礙眼了。
那個主意是楊志邦想出來的,自詡善良好姑娘的寧海霞當然不會有這樣的壞心思。
不過她也沒覺得楊志邦做錯什么了,兩個人之間本就沒有感情,為什么非要因為外界的壓力捆綁在一起?
楊志邦和寧海霞又說了一會兒的話,膩膩歪歪的,還探討了一番考上大學以后的美麗場景。
至于說什么霍東顧依依的,都是鄉巴佬;
他們這么高貴的城里人,才不會在意的!
…………
顧依依醒來的第二天照舊沒有去上工。
倒不是她想偷懶,顧長生和林麗琴都心疼這唯一的閨女,以她身體依舊嬌弱為由非要她繼續在家里休養一天。
顧依依也擔心,還不熟悉這個時代,怕露出馬腳被人當作牛鬼蛇神抓了起來。
因此也就附和爹媽的話,乖乖的待在家里了。
也沒有真的窩在屋里發霉,就連幾歲大的大妞二妞鐵牛都出去干活了,顧依依這個十八歲的大姑娘有些汗顏了。
雖然顧母聲勢浩大的在跟人討論她的婚事,顧依依自己倒沒有多放在心上。
首先思考的是,最近兩年的形勢行情,以及該如何賺錢。
這也是上輩子就養成的習慣,愛情婚姻家庭什么的,顧依依渴望并不是那么強求一定要達到。
她早早地就懂得了,如何讓自己吃飽肚子活下去,才是生存在世最重要的東西。
現在是1977年,距離改革開放還有一年多。
也就是說,她空有一身做聲音的本領,卻是沒地方發揮。
自由貿易市場沒有開放,而且顧家也沒有資本,顧依依只能想著還有什么其他的好法子可以賺錢了。
這年頭吃香的是城鎮戶口,工人階級最偉大,苦巴巴的農村日子都很可憐的。
現在的農民還不能自己經商,種地也都是種集體的。
最多也就只能在家門口邊上搞一塊自留地,種一點點的蔬菜。
一般一家只能養兩只雞,豬是不能自己養的,種植和養殖的數量都受到了嚴格控制。
基本上,家家戶戶種植的,都還不一定夠自家吃的。
如果你種植的蔬菜或者養的雞鴨太多,會讓人覺得你是要去賣東西。
而這個時候,私人賣東西是不被允許,要被抓起來的。
那現在的她,能做點什么呢?
顧依依想的頭都大了,不過更加明白紙上談兵的無用之出,所以干脆到屋外轉轉美其名曰散心。
實際上是觀察周邊,結合現實情況她才能做出更多的思考。
顧家院門外有一小塊菜地,倒是種了幾樣蔬菜。
不過因為沒有油,做出來的飯菜只能說是果腹,沒人敢說好吃。
因為想要多觀察周遭的環境,顧依依不知不覺往前走了一點,結果就發現不遠處林子里的枯木上長出了一排排的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