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扶蘇給何二回了消息,同意兩人的合作。
但是扶蘇要求在戰斗發生之時,何二必須在他身邊聽從指揮。扶蘇不允許動手,何二不能擅自行動。
何二想了想,最后還是答應的下來。但是這是和扶蘇合作,他不得不防范一番。
于是,何二只將《太平要術》上卷綁定后帶上,除了身上不會掉落的金絲內甲,其余物件全部放入在倉庫。
······
······
卻說董卓見萬事已準備妥當,便命一將繼續駐守虎牢關,然后全師悄然回京。
隨后他盡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前赴長安。
每一隊百姓就有一隊軍隊監視,互相拖押。故此,死于溝壑者,不可勝數。
他又縱軍士女,奪人糧食。倘使誰人敢行慢一步,就會被士兵揮刀斬殺,至此啼哭之聲,震天朔地。
最后,董卓更是放火焚燒宮殿、官府、民宅,趁機搜刮財物,指使呂布挖掘歷代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獲取珍寶。
一時間,遙望洛陽只見火焰沖天,黑煙鋪地,二三百里,并無雞犬人煙。
留守虎牢關的將領見事不對,就獻關投降。
諸侯乃進虎牢關。
盟主袁紹見董卓已經逃往長安,而洛陽還在熊熊燃燒,便令眾諸侯各于荒地上屯住軍馬。
曹操見此急忙來見袁紹,說道“今董賊西去,正可乘勢追襲;本初按兵不動,何也?”
袁紹推脫道“諸兵疲困,進恐無益。”
曹操聽完大怒,以手指天,朗聲對眾諸侯說道“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諸公何疑而不進?”
眾諸侯這次卻都應和起袁紹來,皆言不可輕動。
曹操沒想到這些人深受國家大恩,嘴上說著忠君愛國,實則見利忘義,氣的滿臉通紅,罵道“豎子不足與謀!”
然后他自引兵萬余,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扶蘇、何二等人星夜追趕董卓。
······
······
而眾諸侯這邊,則是分屯洛陽。
孫堅因率先撲滅皇宮中的余火,便屯兵在皇城內。
孫堅命令軍士掃除宮殿瓦礫。
他見到董卓幾乎將歷代皇陵全根拔起,忍不住微微嘆氣,遂命士兵盡皆掩閉,并于太廟基上,請眾諸侯立列圣神位,并祭祀之。
祭畢,眾人皆散。
孫堅也回歸寨中,他想到今日種種嘆氣道“賊臣亂國,萬民涂炭,京城一空!何其哀也”一邊說著一邊潸然淚下。
突然旁邊軍士指著說道“殿南有五色光芒起于井中。”
孫堅呼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
撈起一婦人尸首、一朱紅小匣,打開小匣視之,乃傳國玉璽也。
孫堅得了玉璽,乃問身旁老將程普。
程普說道“古有言得玉璽者可得天下!如今上天授給主公此璽,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諸侯林立,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孫堅得了玉璽本就歡喜,再聽了程普的話,更是高興的不能自持“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托疾辭歸。”
商議已定,孫堅暗中下達口諭,軍士勿得泄漏。
誰想孫堅軍中有一人,乃是袁紹同鄉人,偷偷將玉璽的事報告給了袁紹。
次日,孫堅攜眾人來袁紹處辭行。
袁紹居然直言玉璽之事,孫堅麾下眾人皆大驚失色。
事已至此,孫堅只得矢口否認,并指天立誓“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
眾諸侯聽了此言,又相信了孫堅幾分,遂勸解道“文臺如此說誓,想必無之。”
袁紹喚出報告的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