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座小橋建好后,平原的百姓更加安居樂業,劉備又動了心思開始實行第三個計劃,興辦義學。
劉備走街串戶告訴大家學習的重要,募捐集資。
由于他的傾力而為,這次倒有不少人捐錢捐物,平原書院順利辦了下來。
劉備大肆宣傳,還邀請之交好友,前來講學,至此四方鴻儒,聞風而至,講學傳道者,不可勝計。
平原學風濃郁,較周遭縣城有數倍之多。
學院是辦好了,但是劉備產生了一個新的擔憂,那就是張飛的脾氣實在太過暴躁了。
為了幫助張飛改掉這個壞毛病,他便安排張飛在學堂安心學習。
熟練張飛居然一連氣走了幾個教書先生。
最后,苦無辦法的劉備只得求計于羊羊。畢竟羊羊在大家面前已經建立起了一個智女的形象。
這時羊羊突然想到后世有個歇后語叫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倘若能見到張飛這樣的粗莽的大漢,來學習繡工肯定非常有趣。
而且羊羊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想法--就是能讓張飛學會靜下心來,或許就能在亂世中更好的保全他自身。
其實不知不覺的,羊羊已經將張飛當作了良師益友了,既然是朋友,自然格外關心。
于是,羊羊就向劉備建議道“不如就讓我義父學學繡花吧,不過大伯可提前說好了,這建議你可不能說是我提的。”
劉備一聽,頓時眼前一亮,大呼這個方法妙呀。
然后他就把張飛叫了過來,慎重其事的說道“三弟,我又給你找了個老師,這回你可要好好學,學不會就不能出房間一步。”
張飛撓著頭答了聲“好”,心里卻在犯嘀咕,哪次不是我把教書先生給氣走了,這回難道能例外不成?
······
······
結果劉備就把張飛帶到一間單獨的學堂。
當張飛看到自己的老師是義女羊羊時,不禁眼睛瞪著大大的。
頓覺不妙的他趕忙拉著劉備的手臂,說道“大哥,我不學了!不學了!”
誰知劉備完全不吃這一套,只說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三弟難道還要反悔不成?”
看著劉備認真的樣子,張飛只能認栽,便詢問要學什么?
當聽到是學繡花時,張飛的腦袋里一下蹦出無數個娘不唧唧的小張飛,左手一副繡花枕,右手比出蘭花指。
“這,這怎么成?”
一時間,張飛竟然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了。
劉備還欲再言,羊羊卻擺手攔住,然后轉頭對著張飛道“義父,這亂世人心險惡,要是凡是毛毛躁躁終究不妥,還請義父為了大伯、二伯,為了天下蒼生,也為了您自己,靜下心來。”
羊羊一番大義之言竟說的張飛張目結舌,不知怎么言語,最后只能重重的點了點頭。
看著張飛這般模樣,羊羊內心竊喜,她就知道微言大義對張飛最為有效。
羊羊還記得小時候看的那據說是最老的、最經典一版的《三國演義》,其中,最喜歡里面的一個情節就是桃園結義之時,劉關張三人的對話。
劉備說“備欲于二位英雄結為生死兄弟,不知意下如何。”
關羽就接話道“關某雖一介武夫,但頗知忠義二字,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息。從今往后,關某之命就是劉兄之命,關某只軀即為劉兄之軀,但憑驅使,絕無二心!”
張飛道“俺也一樣。”
關羽道“某誓與兄,患難與共,終身相伴,生死相隨。”
張飛道“俺也一樣。”
關羽道“有違此言,天人共誅之。”
張飛道“俺也一樣。”
羊羊每次看到此,都笑逐顏開,覺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