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二這邊拜別了董襲,便和羊羊一起直往廬陵郡進(jìn)發(fā)。
他尚不知道的是他的不辭而別也讓他和凌統(tǒng)失之交臂,凌統(tǒng)后來還狠狠的罵了他許多天。
這次,何二兩人提前就打聽好了消息,先前往的是廬陵郡陽都縣。
陽都縣在廬陵郡的最北邊,也就是現(xiàn)在的江西寧都附近。
自鄱陽到陽都最快的還是坐船,畢竟江南乃水鄉(xiāng)之地,河網(wǎng)四通八達(dá)。
多雨之下,讓陸路顯得太過泥濘,不便行走。
不過這次,他們已可以坐上贛江上通行的客船前往,不必擠那狹小的貨艙。
但是不知怎么的,何二還有些懷念來江東時的那個小艙。
那里有羊羊的味道!
是一種濃烈的,帶著荷爾蒙的芳香!!!
······
······
就在何二、羊羊兩人趕往陽都縣的時候,陽都的新任縣丞正犯起了頭疼。
說起這個陽都令還是個名人,乃是江東四虎臣之一的黃蓋,黃公覆。
黃蓋者,東漢末年江東名將也。
歷仕孫堅、孫策、孫權(quán)三任,為人嚴(yán)肅,善于訓(xùn)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zhàn)。
早年為郡吏,后追隨孫堅走南闖北。時孫策被刺,孫權(quán)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zhèn)撫山越的一線,所任前后九縣悉數(shù)平定。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zhàn)時,黃蓋妙施“苦肉計”,前往曹營詐降。
并趁機(jī)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zhàn)主要功臣之一。
而黃蓋的身邊還跟著一個皮膚黝黑的異人小伙,為他鞍前馬后。
小伙的名字叫漸離,高漸離的漸離。
按理說黃蓋是江東的老功臣了,來到這小小的陽都,本該受到官吏們的格外尊重,好生巴結(jié)。
可偏偏陽都縣這個地方奇了。
山越的活動并不算頻繁,只是偶有一些出山劫掠,但這里卻出奇的貧窮落后,黃蓋也是因此被從尋陽縣派遣而來。
他來后悉心調(diào)查了一番,才知道了原由就出在這里的江東官吏都不求上進(jìn),日日工作敷衍了事。
古語說的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面對這些不認(rèn)真工作的官員們,一向兵里來將里去的黃蓋可是沒了辦法。
你說輕一點,把這些官吏罵一頓吧,他們認(rèn)真聽你罵完,卻還是和從前一般。
你說重一點吧,可他們沒什么大的罪過,罪不至死,又不能斬了他們?
就在黃蓋頭疼之際,他帶的異人小兄弟漸離給他支了一招。
這個異人曾在在無意間救過黃蓋,為人力大無窮、精習(xí)武藝,且有智慧。
本來黃蓋是打算舉薦他到孫策身邊,但是小伙只因和黃蓋意氣相投,推辭說自己無心出仕,黃蓋見此只得作罷。
兩人年歲相差二三十,黃蓋卻總稱他小兄弟,兩人如同親人一般,互相關(guān)照、扶持,黃蓋在諸縣的政績其實都少不了他的功勞。
漸離給黃蓋的建議就是,讓黃蓋從這一眾官吏里選出兩個來,負(fù)責(zé)主管各部之事,行監(jiān)察之責(zé),以陽都官管陽都官。
黃蓋聽后直搖頭,道“不可,此舉能有什么用?他們都是自家人,讓他們來管,只會壞事。”
漸離笑道“要的就是他們壞事,然后······”
黃蓋聽了漸離的話,初時不解,而后嘆道“此舉甚妙,就這么辦。”
于是他任命縣衙的兩名掾史,分管各部官吏。
這實在有些不和情理,掾史就是文官里的辦事員,沒有監(jiān)察之職,便推辭不肯接受。
黃蓋本是上官又乃一介武夫,他堅持己見起來,誰也沒辦法。
他只是強(qiáng)言道“某這位縣丞沒什么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