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九州人族氣運鼎盛,圣賢輩出之時,在西牛賀洲,佛教氣運也在蒸蒸日上。
釋迦族王子釋迦牟尼自幼聰慧,心懷慈悲,西牛賀洲佛門教義廣傳,釋迦牟尼所在的迦毗羅衛國自然也不可避免的有著佛法流傳,所以釋迦牟尼自幼就接觸佛法,懂得修行。
只是他對于佛法卻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當今流傳的佛法,主張眾生自渡,講究我空法有,但釋迦牟尼認為世人多苦,難以自渡。
所以他就另創佛法,不僅自渡,還要兼渡眾生,主張法我皆空的修行理念,傳道授業,普渡眾生。
世人感知他的大智慧大毅力大神通之后,有許多頗具慧根之輩,俱都追隨,拜師于他,所以在釋迦牟尼游歷各國,傳授佛法之時,時常都有上千弟子長年跟隨在側。
而隨著釋迦牟尼行走的地方越多,傳播的自身佛法越廣,信奉他,修行他所傳佛法的信徒也就越多,漸漸地,釋迦牟尼在西牛賀洲名聲越來越響亮,得到廣大佛門信徒的擁護。
這件事情,自然不可能瞞得過靈山之上的一眾佛陀菩薩。
靈山,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
燃燈佛祖端坐蓮臺宣講佛法奧妙,禪音渺渺,觸動心靈,讓人聽了只覺得精妙無比。
殿中,兩旁眾多佛陀、菩薩、金剛羅漢、比丘等等,皆靜坐傾聽。
這些佛法高深的佛教中人身上皆有佛光顯露,一個個相貌莊嚴,看上去氣派不凡。
良久,燃燈佛祖講法結束,詢問眾人可有不解之處。
待到眾人一一問過問題之后,羅漢果位的阿阇世雙手合十,道“佛祖,如今西牛賀洲有名曰釋迦牟尼者,四處傳法,卻與我佛教義大相徑庭,有許多不同之處。
早年其聲勢不強我等也沒注意,但是現在各國子民多有信奉,長此以往,恐怕對我佛門有所沖擊,不知此事應該如何應對,還請佛祖示下。”
此言一出,一眾佛陀菩薩俱都住口不言,轉頭看向燃燈佛祖。
由于近年越來越多的信徒擁護釋迦牟尼,靈山之上的這些人除了長年閉關修煉的之外,基本上也都已經知曉,現在看到阿阇世向燃燈佛祖提出疑問,他們也想知道燃燈佛祖準備怎么做。
畢竟那釋迦牟尼所宣揚的佛法,對于佛門教義有著極大的沖擊,偏偏還極為受到佛教信徒的追捧和信奉,這就讓靈山上下所有佛門中人有些不安了。
阿阇世乃是準提佛母未曾離開三界之時收下的弟子之一,對于佛門自然忠心耿耿,所以他對于這件事也格外關注,眼看那個叫做釋迦牟尼的不但信徒眾多,甚至還讓大量佛門信徒都改信了對方宣傳的佛法,自然有些坐不住了。
更何況,已經有人認出了這釋迦牟尼的前身,竟然是截教大弟子多寶轉世而來,在對方鬧出了這么大的聲勢之后,頓時引起了靈山上下許多人的不安。
尤其是像阿阇世這樣接引準提兩位圣人留下的弟子,心中更是擔憂這是道門的陰謀,以對方在信眾之間的浩大聲勢,一旦懷有某些不軌之心,挑起信眾之間的矛盾,絕對會引起大亂子,一個鬧不好,他們佛門氣運因此衰落都有可能。
所以,他這才有此一問,想看看燃燈佛祖對此的看法。
燃燈佛祖看了眾人一眼,心中輕嘆一聲。
這個問題雖然是阿阇世提出的,但未必不是別人授意。
尤其是藥師琉璃光王佛他們這些原西方教的弟子,恐怕心里都有些想法,只是沒有出頭罷了,這才挑了一個不起眼的阿阇世來向自己詢問。
燃燈心里轉動著各種念頭,面上卻是絲毫不顯,他道“此事我已知曉,不過我佛門講究兼容并蓄,能夠出現一種新的佛法理念,這是強大我佛門根基的好事。
更何況這釋迦牟尼所傳佛法既然能夠得到諸多信徒的認同,自然有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