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 龍氣詛咒
答案是官氣。
或者說龍氣。
俠客大都崇拜武力,誰的武功高,誰的聲音就響亮。武功高到天下第一,如果得到門閥江湖支持,可以像岳山派袁真清那樣以一人之力興盛一個門派;而若得罪了整個門閥江湖,也能像魔教教主那樣縱橫捭闔,死后百余年了,仍能讓世人提起他就一陣后怕。
賀路千一度非常好奇,好狠斗勇的俠客們,為何對炐朝的官職沒有興趣呢?這些俠客為何不去爭奪皇帝寶座,建立真正的俠客諸侯國呢?即使嫌棄皇帝的擔子太重太繁瑣,也可以與炐朝合作,以封疆大吏身份鎮(zhèn)戍一州一郡啊?
瞧瞧炐朝的官場,文官序列里無俠客,武官序列里的俠客也寥寥無幾。特別是文官,縣令到郡太守,到州刺史,再到一品大員,身體素質(zhì)就沒有超過6戰(zhàn)檔次的。一人如此,可以解讀為某位俠客厭煩朝堂瑣碎;人人如此,肯定另有原因。
賀路千翻讀史書筆記,兼與土著交流,漸漸明白了俠客為何與廟堂涇渭分明。
普遍的輿論解釋,龍氣厭惡俠客、詛咒俠客。
俠客若入朝為官,必然遭到龍氣詛咒,武力值直線下滑;為官時間越久,龍氣詛咒越厲害,哪怕區(qū)區(qū)縣令檔次的官職,都能把一位掌門級俠客活活詛咒成5戰(zhàn)檔次的普通人。
官氣剝奪俠客的偉力同時,又會獎賞官員們一種被世人稱之為“官氣”的超自然力量。
所以,龍氣和官氣幾乎是同義詞,兩者常常可以無縫切換。
龍氣詛咒就是官氣詛咒。
俠客的武功體系與官員的官氣體系水火不容,一個人要么選擇官場廝混,要么選擇江湖到老。
另外,道法、佛法其實也和俠客的武功體系相斥。
假設(shè)某人同時具備道法天賦和練武天賦,其若練武,可以在十年之內(nèi)成就掌門級俠客;其若學道,也可以在十年之內(nèi)成就掌門級法師。但若他貪心不足,想同時學武也學道,結(jié)果必然是學武不成,學道也不成,漸漸泯然眾人矣。
玉皇派、玄岳派等兼具道法傳承的門派,門人要么偏重學道,要么偏重學武,絕不會兩者齊頭并進。直至學道之路走到盡頭,或?qū)W武之路走到盡頭,自覺前路越來越狹窄,道學或武學的提升難度越來越高,他們才會嘗試道武雙修、佛武雙修,渴望憑之抵御鬼怪侵襲。
道佛與俠客的矛盾相對中和,世人尚能兩者兼修。
例如安車骨護國真人甄風林,他的主業(yè)是俠客。而后,甄風林自覺學武到了盡頭,遂試著修道,提升自己對鬼怪的殺傷力。
例如魚鯤道長,他的主業(yè)是道士,修道之余也學了點兒武。魚鯤道長的身體素質(zhì)無限逼近8戰(zhàn)檔次,距離名俠級俠客,只有一步之遙。
等等。
唯有佛道官之中的官,與俠客武功體系的矛盾異常酷烈,兩者沒辦法妥協(xié),沒辦法中和,也沒有辦法兼修。凡是看起來好像官武兼修的官員,都是練武有所成就之后,再以俠客之身升官拜將。而且,他們做官時間太短,官氣尚未把武學修為盡數(shù)詛咒殆盡。
亦是因為官氣排斥俠客,許多頂級高手、超品高手,即使非常熱衷政治,也被迫只能以布衣白身與皇帝及官員們打交通。即使如此,過度熱衷政治的俠客,也存在被官氣詛咒的巨大隱患。安州孟定海、燕州梁兩任天下第一高手,據(jù)說都曾因為一心一意扶持炐朝,而遺憾遭到炐朝官氣的詛咒。
賀路千推測,無間地獄標注的民愿,或許就是傳說中的官氣詛咒。
魏武圖是世人公認的叛軍。
但史書記載,官氣并不識別誰是叛軍誰是官兵、誰是王師誰是靖難軍、誰是炐人誰是蠻族、誰代表正義誰代表邪惡。官氣規(guī)則簡單到了極點,誰有地盤誰就能得到官氣認可,誰的地盤大誰的官氣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