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重幻頷首,隨即與劉捕頭相視一眼,一色從容地便跟著小沙彌穿過大雄寶殿正門前的門廊前往大殿。
大雄寶殿是一個歇山頂、五開間的建筑,大殿屋頂上沒有獸吻,脊椿上也沒有任何裝飾圖案,風(fēng)格極為樸實。
惟有大殿背后,左右兩座燒紙爐非常考究,建成微型殿堂的形狀,屋頂不僅鋪設(shè)琉璃瓦,還有裝飾華麗的琉璃獸吻和高聳的脊椿。
寶相莊嚴的雄偉大殿中梵音綿渺,韻律悠揚,逶迤低徊于織錦法幢與釋迦佛陀金身之間,香火茁盛,右側(cè)繪著佛法故事的墻壁,護法塑像怒目圓睜,整座大殿顯得莊重素凈。
早課眾僧盤于蒲團,隨著木魚鼓頌,低頭苦吟,目不斜視。
趙重幻一閃念,莫名想起小時候常常沉迷讀書有時會錯過飯點,于是也刻了個木魚梆子掛在木屋檐廊下,讓阿昭到了飯點便使勁敲打。
搞得一干師兄弟一聽木魚棒子響便雙眼冒光,沖去飯?zhí)玫乃俣缺人恢於嗌俦叮Y(jié)果自然她還是吃不飽飯。
后來是陳流師兄主動跟師父說明,然后得到同意便每次為她打好飯菜,讓阿昭為其送來,才免于她這個小書癡餓死的命運。
話說這木魚的來歷也頗有趣味,說有一比丘,違背師訓(xùn),毀壇戒法,所以死后不僅轉(zhuǎn)生為魚,而且在魚背上還長了一棵樹。海水中,波濤滾滾,魚背上樹搖不止,皮肉撕裂,鮮血涌流,這條魚終日痛苦不堪。
后來他的師父渡海時,他興風(fēng)作浪,并對師父說:“以前你不教導(dǎo)我,才使我得到了墮生為魚的報應(yīng),所以我今天要報此怨。”
師父問他姓名,魚答后,師傅恍然大悟,知道了此事的因果緣由,勸其懺悔,并為他設(shè)水陸追拔法會。
再后來師父夢見此魚,稱依仗法會功德,已脫魚身,囑將魚身上的樹術(shù)供養(yǎng)僧眾,以親近三寶。師父醒后,果然在海邊看見魚尸上的樹木,隨即將其刻成魚形,懸掛于寺院之中,按時敲擊以警示眾人。
她一邊胡思亂想著,一邊走到右側(cè)的角落,一位年逾花甲、薄瘦矮小的白眉大和尚正微微含著一分笑意禮貌地等待她過去。
見趙重幻步伐矯健,幾無聲息,神色安然淡定,委實不像十幾歲少年見皇家律寺主持該有的惶恐與緊張,那大和尚白眉微聳了下,目光有些亮。
待走近,趙重幻不急不忙、恭恭敬敬合什行個禮。
住持微微一笑:“麻煩小差爺過來,老衲是有些疑慮想請差爺解之一二!”
趙重幻又行禮:“不敢當解惑二字,住持大師父有何要問的,盡管問小子!”
住持面露慈悲,合什低頌了遍佛號:“阿彌陀佛!聽說小差爺對昭慶寺行者居士的蹤跡洞若觀火,老衲好奇,緣何小差爺對我昭慶寺如此了解?”
“小子不過就是僥幸推斷而已,豈敢談得上洞若觀火。”趙重幻情知自己的只言片語讓這位老住持起了幾分對她這個完全陌生人的防備之心。
笛上春行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