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夫人壽誕,自然請了滿朝權(quán)貴,而臨安府但凡有頭臉的人物都以收到賈府的請柬為榮。
彼時,衛(wèi)如祉與蔣勝欲也才結(jié)識沒多久,他二人一身清骨,對于其他權(quán)貴之家斗雞走馬的公子衙內(nèi)們基本都不屑為伍。
正巧,盧肇剛中進(jìn)士不久,但是因為朝廷一時并無合適的空缺,惟有候在吏部的冊子上。
他和衛(wèi)如祉少年至交,后來與蔣勝欲也是一見如故,三人遂成知己,時常酬唱應(yīng)和,不亦樂乎。
中秋觀潮,自漢唐始,便蔚為盛事,到了有宋一朝,自然更是臨安府文人雅士的一大愛好,豈有錯過之理?
每年八月十六至十八,都是錢塘江的大潮汐時期。
八月息秋之潮時,海水會沿喇叭口形的錢塘江口逆江而上,恰如周密所言,“玉域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自天子駐蹕臨安府后,觀潮便成為了臨安一年一度的盛事。
而八月十八又是潮神的生辰,當(dāng)然更是觀潮之高峰。
后來,朝廷頒布命令,會在這一日于錢塘江上操練檢閱水師,漸漸相沿成習(xí),遂成觀潮之節(jié)。
是故,一般權(quán)貴之家總是在八月十八那天,成群結(jié)隊、車馬人喧地往臨安府外的海塘觀賞一線橫江的天下奇觀。
其間江干上下十余里間,到處是珠翠羅綺,車馬塞途,席不容間。
而江上還會有善泅者若干,披發(fā)紋身,手持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驚濤駭浪中,閃轉(zhuǎn)騰挪,而旗尾能不顯潮濕,以此夸能,而豪民貴宦,自然不吝財物,爭賞銀彩。
但是衛(wèi)如祉他倆卻著實不想與其他的豪門公子們一起擠到驛樓上咋咋呼呼,吵鬧擾攘,沸反盈天。
于是,衛(wèi)蔣二人趁著家中長輩不注意,偷偷便出了西湖小筑,另雇了馬車直奔候潮門而去。
為了便于觀潮,候潮門外早就建起若干觀潮的樓閣,北面有映江樓,面西有觀潮閣,另外還有草閣、江樓、樟亭驛等,其中樟亭驛觀潮位置最佳。
衛(wèi)如祉早與盧肇提前約定時辰,后者更是早早便去了驛樓占了個有利的位置,點好茶湯等著他倆。
可是,蔣小公子勝欲兄畢竟年紀(jì)稍小,生性有些頑劣。
他覺得坐在驛樓觀潮委實不夠刺激,于是一意孤行,直接就沖到江邊的海塘上。用他的話說,就是想要切切實實感受一下孟浩然所言的“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
不過,衛(wèi)如祉覺得這位小兄弟大概更想要去領(lǐng)悟一次潮水打頭、落湯成雞的奇特感受。
最后勸阻不得,衛(wèi)如祉只能跟盧肇一起陪著蔣家公子“下海”感悟生活。
果然是生命不止,折騰不息!
不過,他們倒著實低估了潮水的威力——
三人自認(rèn)尋覓到一處浪頭打不到的干地界,哪料蔣勝欲看弄潮兒在潮頭如履平地、展旗勝常,一時興起,便往前湊了幾步。
可就在此迅雷不及掩耳的時刻,一個回頭潮驟起,震耳欲聾,直襲蔣勝欲,連下意識要去抓住他的衛(wèi)如祉也一起席卷裹挾而下,二人遽然似三秋敗葉般直墜滾滾大潮中,轉(zhuǎn)瞬不見蹤影。
“有人落水啦!有人落水啦!”斯文書生的盧肇頓時手足無措地驚恐高呼。
而驛樓上有人眼見此可怕的情形,不由也跟著高呼救人。
但是,弄潮兒們還在后面,大浪滾滾,一時豈能來得及趕上救助?
這時,忽然盧肇身側(cè)竄出兩個利索的身影,他們?nèi)缂赴阒苯榆S入潮中。
盧肇這才欣喜地發(fā)現(xiàn)竟然有人主動下水救蔣衛(wèi)二人去了。
而遙遙處,一位雅讓俊挺、風(fēng)姿卓然的錦衣公子正負(fù)手立在堤岸之上望著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