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出閣的俆王,家底還是相當厚實的。
畢竟是大唐最高一級的爵位,在整個國家里僅次于皇宮里的那三位,出閣的封賞自然極為豐厚。
最重要的,當然是食邑和田地。
李元嘉的食邑是實打實的七百戶,意味著只要李元嘉活著,大唐的這七百戶人每年的稅收都是用來養活他的!而一萬畝的永業田和一千兩百畝的職田,更是潞州整片連起來的最肥沃的土地。
而且這些數字,只是大唐規定中必須要給他的而已。
事實上作為李淵最寵愛的兒子之一,母妃更是一度有希望坐上皇后的宇文昭儀,李元嘉出閣自然不會只有明面上的這些東西。尤其是自從貞觀四年李世民和李淵的關系緩和之后,對于自己的這些兄弟也變得寬容了起來。所以李元嘉抵達潞州之前,他的舅舅宇文士及就暗地里給他又置辦超過兩萬畝良田,還有三個莊子!
只是這些土地,就足以讓李元嘉成為一方富豪了。
除此之外還有李元嘉以前積攢下來的例錢,還有動身之前上面三位賞賜的銅錢、金餅子、各種寶物和絹布,也是非常龐大的一筆數字。更別說每年朝廷還會給他這個當刺史的發一大筆俸祿——當然是按照親王的爵位,和正一品的官員同級,每年七百石的糧食,還有養活幾十個仆人的開銷,以及雜七雜八的各種補貼……
“無論怎么算,哥們兒現在也是個款爺啊!”
聽韓山詳詳細細給自己解釋了一遍之后,李元嘉心中暗爽不已。
雖然明知道作為大唐第一代親王,富豪一方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當李元嘉抵達了潞州十天之后,意識到自己開始真正獨立擁有這些財權時,這心里的滋味可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而且搞清楚了自己的家底和這個時代的物價之后,李元嘉也是暗自嘆道“怪不得李元嬰那家伙能建起三個滕王閣,并且建起那么多的亭臺行宮!別說那小子將來在地方上肯定是橫征暴斂,光是自己的家底兒恐怕就厚實的要命吧?”
說來也是好笑,上輩子的“李元嘉”不知道自己,但是他的弟弟李元嬰倒是記得清清楚楚。畢竟后世那首著名的滕王閣序,李元嘉可是到現在還會背呢……
……
拿著李元嘉畫出來的圖紙,韓山去找鐵匠打造鐵鍋去了。
按照大王的要求,這個鐵鍋的打造難度可不低,除了必須圓之外更關鍵的是還要盡可能的薄,厚度盡可能的均勻!反正以韓山對于鐵匠們技術的了解,想要打造出來可不是那么容易。
而等韓山離開了之后,李元嘉則是呆坐了一會兒覺得無聊,開始在自己的書房里轉悠了起來。
在整個潞州衙署之中,這是最大,同時也是陽光、通風等條件最好的一間屋子。
整個屋子里,都擺滿了書架,而書架上也都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甚至還有很多看樣子就非常古老的竹簡。
之前的小俆王,就是個愛書如癡的家伙。
所以就在他穿越過來之前,這小子的藏書就已經破了三千卷!要知道,那時候的他還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而等到靈魂換了個一個人之后,一來是為了不讓別人懷疑,二來也是出于自己的各種目的,李元嘉依然是繼續擴大自己的收藏,而且更加的“變本加厲”,用了三年時間就把藏書推到了萬卷以上!
在大唐貞觀年間,這可是相當驚人的數字。
要知道這年頭的書基本上就是靠人工抄寫,或者前隋年間出現,但是現在還非常少見的雕版印刷,成本可以說是高的嚇人,以至于普通的人家想要買一本書都要思量再三。而對于一般的殷實人家或者普通官員們來說,家里有個十幾本或者幾十本書就已經足以自豪了,如果有個幾百本或者上千本的話,甚至可以冠以“藏書眾多”的名聲。
可想而知,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