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元嘉的字果然又變了少許,看起來最近是沒少練習。”
看完了俆王的來信之后,李世民先是呵呵一笑,隨后搖頭道“不過這字雖然寫的別具一格,但是一筆一劃卻變得越來越直,失了變化……匠氣十足啊!”
在精通飛白的皇帝看來,自家弟弟的字看著新鮮,但是卻沒有以前有靈氣了。
如果李元嘉聽到這番話的話,除了給皇帝伸出一根大拇指之外,恐怕也沒有其他的意見了。畢竟宋體字的誕生,本來就是為了印刷用的,所以橫豎都非常直,在末尾的時候加上一個小勾勾,這樣的結果就是雕版的時候容易,但是看起來的時候字體缺少變化,顯得有些古板,缺少藝術氣息。
所以這也是明清時候,很多文人對宋體不屑一顧的原因。
不過字寫得如何終究只是小事兒,略微沉吟了片刻之后,李世民接著說道“關于俆王請求回長安一事……不準!”
“是,陛下!”
對于皇帝的話毫不意外,李戡立刻躬身應是。
親王出閣后輕易不得回京,這是大唐的鐵律,看起來皇帝并沒有為了李元嘉而破例的意思,而且就算是憐憫他的一片孝心,也絕不是這個時候。
隨手把信件放在了桌子上,李世民舒服的往后一靠,嘴角含笑問道“李戡,最近潞州那邊可有什么新鮮事物?”
“……新鮮事物?”
看著李世民那一臉的舒泰,李戡的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剛駁回俆王的請求,馬上就問這個?
每次只要他過來稟報有關俆王的事情,似乎皇帝總喜歡問這么一句。李戡不用想也知道,這所謂的新鮮事物就是指皇帝現在所坐的太師椅,或者是煤爐和鐵鍋什么的。而且無一例外的是,這些東西每次都能讓皇帝頗為開心,從平日繁重的國事中找到一些輕松。
皇帝發話,李戡不敢怠慢,略微一想就馬上恭敬的回答道“回陛下,要說新東西還真是沒有,不過最近半年俆王一直在讓人挖的那些……那些下水道終于是完工了!”
說出拗口的下水道三個字,李戡的眼神中閃過一抹怪異。
表情略有些怪異的,還有皇帝陛下,眼皮子跳了兩下后開口問道“潞州衙署的下水道完工了?他們試過了沒有?效果如何?”
“呃……”
猶豫了一下,李戡無奈道“回陛下,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雖然潞州大雨時流水非常通暢,但是之前用明溝的時候似乎也從未堵塞過。所以真要說有區別的話,似乎就是從地上變成了地下,看起來讓人舒服了許多。”
李世民微微一怔,訝聲道“舒服了許多?俆王花了三百多貫來整修衙署的水溝,就只是這樣?”
“回陛下,他們是這樣認為的。”
看到皇帝的表情似乎頗為驚訝,李戡趕緊解釋道“只不過俆王博覽群書,既然在極西之地的書中看到了這種下水道,而且堅持要在潞州衙署中嘗試的話,說不定還有其他妙處,只是他們暫時看不出來而已。”
“唔……”
捋了捋自己頜下的胡須,李世民心里卻有些懷疑。
李元嘉這次干的事情看似有些不著調,至少他實在想不出花了那么多錢,把那些水溝從地上改到地下,除了看起來讓人更舒服一些之外還有什么作用,但是想想那小子之前做的那些事情,比如鐵鍋、桌椅,尤其是曲轅犁,誰能說他就是在瞎胡鬧?
“或許……真有其他的妙處?”
琢磨了一會兒琢磨不出個所以然,抽空才問了幾句的皇帝也就不再多想,搖搖頭心道“算了,既然想不出來,就等以后有機會親自問問他好了……”
對于自家這個十一郎,李世民現在的態度也相當的微妙。
李元嘉是宇文昭儀的長子,當年太上皇如何寵愛他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