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玻璃的制造方法,李元嘉還是有所了解的。
不過這種了解,也僅限于知道玻璃是用石英砂……也就是沙子熔化而成。當然這個常識,未來但凡喜歡看網絡小說的人都知道。只不過李元嘉好歹知道的多一些,比如說他知道石英砂的熔點是一千七百五十度,古代的技術根本就達不到,所以必須要用助熔劑,也就是草木灰之類的天然堿,然后在熔煉的時候還要加一些石灰石作為穩定劑。
再然后……
除了這些文字上的東西,李元嘉就是兩眼一抹黑了。
具體如何熔化這些材料,各種材料具體的配比如何,還有這個時代應該已經出現的吹制法到底是怎么一個吹法,想要造玻璃的韓王表示這應該屬于化學專業還是工科專業來著?反正和醫學生們沒關系,我們只負責使用玻璃,不懂怎么去制造它。
好在和造紙一樣,這年頭也有玻璃匠人。
雖說很少,而且技術上跟人家波斯人比起來也差了不少,可是這里畢竟是長安城,畢竟是整個大唐的中心,所以只要愿意花錢花時間,總是能找到的。
只要能找到人,事情就好辦了。
很多人一聽玻璃什么的,總是下意識的以為那是很近代的東西,實際上好幾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這種小玩意兒。腓尼基人就是在沙灘上做飯,用了幾塊天然蘇打作為支架,然后走的時候發現了一些亮晶晶的東西。
無論西方還是中國,制造玻璃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很久很久。
就是傳說中的吹玻璃技術,出現的也很早,只不過因為戰亂的緣故,一個是技術進步的速度非常慢,另一個則是很容易失傳,所以后來威尼斯人改進了玻璃制造技術之后,才會賺錢賺到干脆把工人們全都關在一個小島上,為的就是避免技術外流……
不過技術再復雜,終究也是千年前的技術,而對于造出玻璃韓王非常有信心。
說白了,他有錢,還有地位!
想要學會制造琉璃的技術,并且嘗試去改進它,對于這個世界的普通人來說絕對是難如登天,因為隨便想想就知道,這必然需要專職的人手和龐大的金錢來作為支撐。而有這個能力的貴族們,卻又對這種事兒不感興趣。
對他們來說,拿錢買豈不是更容易?
但是李元嘉不同,他有錢,可以撐得起一個“玻璃研究室”的持續投入;他也有身份地位,只要有心自然能找來會造玻璃的匠人;當然更重要的是,他還有超越時代的“科研理念”——造紙工坊的經驗,完全可以直接的套過來就是了。
所以在李元嘉的意識中,造玻璃應該不難。如果能組織起一只隊伍,有一個像王普這樣的家伙領導者,就像改進造紙術和發明活字印刷一樣去做,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造出晶瑩剔透的玻璃來!
然而……
此時的李元嘉還不知道,自己這種自然而然的想當然,會把他拖進多大的一個大坑里面,然后一直坑了他多少年……
……
貞觀十年的夏天,長孫皇后的死亡讓整個長安城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相比之下去年太上皇駕崩時那種滿城縞素、萬民齊悲的形式感,這一次皇后去世雖說陣仗小了許多,但是皇帝身邊的大臣們心里很清楚,李世民這次才是真的傷心了。
幾次在上朝的時候,李元嘉都能感覺到皇帝的恍惚。
對此,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如果從一個男人的角度來說,李世民這一點無疑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尤其是作為一個皇帝,無論他寵幸過多少美女,但是對于長孫的愛很濃很厚,這在中國的歷史上真的很難得;但是如果從一個帝王的角度去看,李世民因為悲傷而忽略政事,這就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了——至少李元嘉在聽到官員們匯報這次瘟疫的進展和死亡人數的時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