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一世,李元嘉過得很小心。
比如說涉及到度量衡這種東西,他是絕不敢在王府中自建一套體系,然后堂而皇之的用出去的。如果不是他所學的東西早已經有了深深的烙印,李元嘉甚至都不想主動去碰觸這些東西,畢竟想在度量衡上動手腳可不像改進一下曲轅犁或者翻車那么簡單。
簡單來說,那是權力!
一尺有多長,幾尺為一丈,只有朝廷或者說皇帝才有資格來決定,就像當初秦始皇一統天下才統一了度量衡一樣。所以哪怕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在王府中自用,李元嘉都必須要先和皇帝打一聲招呼。
而且最基礎的標準,還必須要用朝廷的。
所以聽到弟弟說要另外擬定長度單位的時候,李世民的臉色才會驟然一沉。只不過聽了他接下來的解釋說不是改變,而是增加幾個補充使用,而且適用范圍也限于韓王府中的時候,才算是緩和了下來。
不出王府的話,自然就沒什么影響了。
只是對于李元嘉的打算,皇帝還是頗為不解,皺眉道“十一郎,你做這些事情有必要嗎?”
“二哥,當然有必要啊!”
眨了眨眼睛,李元嘉趕緊笑道“增加幾個的話用起來就更加方便,尤其是一些非常精細的東西,制造的時候就很需要它們了。”
其實如果非要用舊的,李元嘉也有現成的東西。
比如說他收藏了一本《孫子算經》里面,就有“蠶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牦,十牦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十丈為一引,五十引為一端,四十尺為一匹,六尺為一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三百步為一里”的說法,不過太過于不實用了,至少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不太實用。
所以李元嘉才會想要按照自己的習慣,重新建一套來用。
為此他才會想著來找李世民要一根標準尺,然后按照標準尺來進一步的擴展,統一制造給工匠們用的直尺,角尺和游標卡尺等……說起游標卡尺,直到現在李元嘉還記得自己在貞觀八年見到一個銅游標卡尺的時候,那種驚慌失措,以為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有前輩穿越者時的的感覺……
雖然不是太明白,不過皇帝現在也對自己的弟弟有一些了解,知道他肯定是又有什么古怪的想法,所以搖了搖頭也就不再管他。而賞賜一把尺子,允許韓王府用一些自用的長度這種事情,自然也是手一揮讓李元嘉放手去干了。
不過李元嘉滿意,李世民卻接著問道“十一郎,你那翻車作坊何時能開工?不會要等到一年之后吧?”
“不會,當然不會!”
眨了眨眼睛,李元嘉斷然道“下個月我就會讓他們先開始制作了,絕對不能拖延!只不過……最開始的時候,肯定要給他們早一些趁手的工具,然后教會他們如何制作翻車,所以只能先讓他們跟著我府上的木匠先學習一番。”
說的這些話,李元嘉相信皇帝能理解。
真不是李元嘉瞧不起這年頭的木匠,實在是像陳木這種水平的那是極少數,大多數人也就是能打造一些簡單的農具、器物什么的,要是能做出翻車這種復雜的工具,這玩意兒還不早就普及了?
但是實際上,李元嘉當年在潞州想找一個會造翻車的木匠都難得很。
這一點就像他曾經見過的游標卡尺一樣,明明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人能造這種精細的測量工具,但是到了兩千年以后,那玩意兒的發明權反而歸了歐洲人!
所以見的多了,李元嘉也就想明白了。
一如一千多年以后的中國醫學,最頂尖的那批醫院和醫生,水平確實可以追上或者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全國的水平一平均的話,那就慘不忍睹,和人家發達國家根
本不在一個世界了!
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