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進步,永遠都是被需求推動的。
就像李元嘉的記憶中,有一段時間ad非常的不給力,cu的性能和競爭對手差的老遠,因此ter也就沒有了將最新技術投入生產的動力。反正從二代七代,幾乎每一代的提升都只有一點點,簡直就像是擠牙膏一樣,一次只擠一點出來,最終被冠以“牙膏廠”的名號。
后來人家ad臥薪嘗膽,推出了新架構的cu,性能直追酷睿新品的時候,ter只能把自己積攢的技術拿了出來,發布了性能大幅提升的八代產品……
這個例子或許有些不太恰當,不過李元嘉覺得大唐的四輪馬車就屬于“沒有需求”的產品。
至少在眼下,需求量不大。
制約四輪馬車在大唐使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目前來說比較高的造價,嚴重缺乏的高級木匠等等,但是要說在李元嘉眼中最重要的,無疑還是腳底下的路面!
四輪馬車對道路的要求,可是比兩輪馬車高太多了。
理由簡單的一目了然,四輪馬車的體積更大,因為增加一對輪子的目的就是增加車廂的空間,才能乘坐的更加舒適。但是這樣的結果也讓馬車自身的重量大幅度增加,對路面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簡單點說,有點類似于未來那些超載上路的大貨車一樣。
不同的路面對“貨車”重量的承受能力不同,比如說限重五十噸的路面,你天天跑一堆載重一百噸的大卡車,早晚是會承受不住的。
放到貞觀年間,也是一樣的道理。
哪怕就是在長安城里面,也不全都是用條石鋪成的路面,好多坊間或者坊內的道路都是最原始的土路,只是夯的比較結實而已。這種路面偶爾走一次還行,要是天天有無數的四輪馬車在上面跑的話,恐怕很快就完蛋了。
這還是長安城內,城外的那些官道質量只會更差!
就比如說現在李元嘉他們正在走的這條路,因為是要去獻陵的路,修建的自然比一般官道要強得多,但是在一夜的雨雪過后,這會兒也是不能看了。反正李元嘉坐著四輪馬車走在上面,吱呀吱呀的比昨天慢得多。
除了重量,還有寬度。
四輪馬車的體積暴增,對道路的寬度也有更高的要求,常見的那種小路根本就沒法用。而就算是質量最好的官道,想要容下兩輛四輪馬車并行,或者會車都是麻煩事兒。
所以四輪馬車這種東西,這年頭根本就不實用。
也就是像盧國公這樣的大佬,一個是不在乎那幾百貫,二來見過皇帝和李元嘉坐的那么舒服,自然就忍不了自己那兩輪馬車了而已……
“不過……有一點倒是還好。”
放下車簾,李元嘉重新把身子靠了回去,心中暗自琢磨道“這路雖然不怎么樣,但是現在承受的壓力也小,偶爾跑上一兩趟沒什么問題……哎喲!怎么回事兒?”
屁股下面的馬車突然顛了一下,李元嘉一腦袋撞在了旁邊的廂壁上,忍不住痛呼了一聲。
而聽到他的聲音之后,旁邊伺候著的一個小廝慌忙說道“大王恕罪,昨晚剛剛下了雨雪,這道路泥濘的很……”
“好了,不用多說了,繼續前行!”
一聽就知道發生了什么,李元嘉也不等他把話說完,就直接下達了命令。只不過馬車繼續前行的時候,他這心里可就苦笑了起來“剛剛還想著四輪馬車的事情……就這路面,想要推廣四輪馬車?呵呵,實在是想太多了!”
心情郁悶之下,李元嘉忍不住又掀開了車簾。
“這可是通往獻陵的道路,路面已經是最好的檔次了吧?”
仔細看了看車輪旁邊的泥濘之后,李元嘉沉吟了片刻,深吸一口氣道“既然如此,就先給自己定一個大目標,這輩子修一條從長安到洛陽的水泥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