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西北,人煙稀少,日照充足。
二十一世界的新疆棉花,全國都相當的有名,李元嘉還曾經特意網購過一床新疆的棉被,除了商家在長度上偷工減料,大冬天的蓋不住腳頭讓人憤憤不已之外,蓋起來確實挺舒服,也很暖和的。
真要是拿下了西域……
有沒有可能,在那邊打造一個棉花種植基地?
雖然不太懂的治理的事情,但是李元嘉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利益才是全世界都通行的語言——如果棉花真的能在中國提前流行起來,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越想越覺得有這個可能,李元嘉的心情瞬間就徹底興奮了起來。
棉花在中原大地的推廣與使用,確實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尤其是在明朝之前的時候,統治階級有絲綢和絲綿,或者皮裘等更加華貴的材料來保暖,對于棉花的需求自然就不迫切。至于說普通的老百姓們,種地就是為了吃飽肚子,誰會愿意拿寶貴的土地種棉花?
要不是后來朱元璋強行推廣棉花,這玩意兒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流行起來呢。
但是現在,李元嘉有了這個心思!
所以興奮之下,他立刻就把門外的人給叫了進來“春煙,你立刻吩咐下去,把府上所有的棉花都準備好!”
“啊?所有的?”
聽了他的話之后,春煙頓時愣住了。
“是的,所有的棉花!”
點了點頭,李元嘉淡淡的說道“能織成棉布的就盡快織成棉布,如果不能的話……嗯,就做成棉被吧!”
想起“戰地醫院”的各項要求,李元嘉心里也頗為無奈。
最起碼,他希望黃仁管理下的戰地醫院能有一個相對清潔的環境,能夠給傷病們一個舒適的康復場所……未來的事實已經證明了,衛生條件、營養補充和舒適的環境,對于外傷患者的康復都是缺一不可的。
未來的條件在貞觀十三年當然無法復制,但是李元嘉還是希望能夠盡可能的好一些。
只不過想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需要準備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黃仁他們要用的手術刀、縫線就不用說了,包括大量的干凈敷料和酒精什么的,也都是最基本的必備物資,李元嘉已經給管家下達了必須要盡快完成的命令。
尤其是烈酒的存貨不多,在巴哈力運走了一大批之后,現在韓路成他們的任務可是很重的。因為按照李元嘉的要求,在三個月之內最少也要釀造出三百壇出來,也就是每個月一壇至少!
如果不是城外的釀酒工坊已經完工,可以投入使用,韓路成絕對不敢答應這個命令。
而除了這些東西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也在李元嘉仔細的籌劃中一點點的寫在了一個本本上,并且讓他頭疼不已。
光是日常要用的大鍋,至少都要二十口!
李元嘉讓鐵匠們加緊打造可以讓人進去洗澡的大鍋,當然不光是為了給傷病們做飯用,那也未免太大材小用了一點。畢竟這年頭鐵器貴重,好多士兵連手中的兵器都難以足量保證用鐵,更別說用來做飯了。
傷兵營中的大鍋,當然是消毒用的。
畢竟要消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別的不說,給傷兵們包扎傷口的棉布總不能用過一次就扔吧?別說這個時代了,就是未來的抗日戰爭時期也沒有這么奢侈的做法!
光是給這些玩意兒的消毒每天就要用到多少人?用到多少口大鍋?
還有醫師們每天用到的那些刀具、針線,還有他們要日常戴著的手套、口罩之類的東西,同樣也需要每日進行消毒,保證安全二十口大鍋說不定都不夠用的。
反正煮也好,蒸也好,只要是能高溫消毒的東西,都必須要用到大鐵鍋和特制的蒸屜才行。要不然用傳統的那種瓦罐之類的,導熱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