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推廣是一個水磨工夫,肯定不是十年八年就能辦成的事情!這一點,只要看看曲轅犁和翻車就知道了,都是能讓糧食增產的絕頂好東西,可是在這個時代推廣起來是何等的不易?十年的時間,能讓大唐五六成的農民用上曲轅犁就很不錯了,至于說翻車……呵呵,不敢想!不敢想啊!”
“造紙術倒是算已經妥了,接下來就是一點點的改進技術,等什么時候竹紙的成本大幅度降下來,質量也提升上去,我這邊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嗯,實在不行的話,到時候可以搞一個造紙術技術交流會什么的,用低一些的價格賣出去,以后王普他們專門給自己造紙就好了。”
“活字印刷……媽蛋!這玩意兒暫時來說恐怕是沒有哪個二貨愿意接盤吧?就算是有,估計到時候最多就是把技術學走,然后去搞一些泥活字、木活字之類,不管怎么想都干不過人家雕版吧?恐怕也只能是老子繼續往里面砸錢,什么時候造出來一整套能用的合金活字,算是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套財富好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洗漱的時候,李元嘉腦袋里還想著幾家作坊的事情,還有剛剛扔出去的那些錢,實在是有些頭疼。
說實話,他現在有些騎虎難下。
放棄吧肯定不甘心,畢竟除了能讓未來的活字印刷鼻祖再無爭議之外,有一套完整的金屬活字,再配合上將來必然能做出的竹紙,就意味著那些“大眾”圖書再不會高高在上,如果再算上阿拉伯數字和數學的話,天知道能給這個時代的大唐帶來多么龐大的影響!
但是……
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停留在李元嘉的幻想中。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阿拉伯數字,推廣起來就何其之難?一直到現在,真正喜歡并愿意使用它的,在李元嘉的眼中其實就兩個人大侄子魏王李泰,以及剛剛來到韓王農莊的太學生張柬之。
其他的人就算不得不用,那也是李元嘉逼的……當然也有因為后來覺得好用的,可是性質終究是不同。
但是合金活字的投入,卻實實在在的擺在了那里。
千年后的那個大清商人花了幾十萬兩銀子和幾十年的時間,才最終做出了一套銅活字,放在這個時代,就算李元嘉能夠把時間給大大縮短,但是要花的錢估計也是海量!
換任何一個人,估計現在都早就放棄了。
“嘖嘖,這就是花錢如流水啊!”
一想到今天自己剛剛批給李忠、韓成他們的那筆錢,李元嘉頭疼過后就又開始心疼了。
毫無疑問,現在的活字和玻璃工坊都是吞金大戶!
造紙工坊好歹還能自給自足,尤其是韓王紙想來供不應求,每個月掙到的錢除了養活一大幫人之外,還可以支撐他們繼續改進造紙術,尤其是研發竹紙的投入,完全不需要李元嘉操心——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事實上除了王普他們,同時代的造紙工坊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任何時代的研究,都是要花錢的。
只不過對于古人們來說,所有的“研究”都是個人行為,而且幾乎都是貫穿在“生產”只種,所以一來成本在接受范圍之內,二來時間會非常的漫長……比如說一個造紙術,從漢代出現到后面竹紙的普及,花了多長時間?
幾百年總是有的吧?
但是李元嘉要做的就是一千多年后愛迪生……不,應該再提前一些,是19世紀德國人開啟的團隊合作研究時代!
有計劃,有分工,有管理。
不是在生產中的偶然發現,也不是個人興趣推動的“天才靈光一閃”,而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團隊合作研究!
這個投入,可是幾十倍的往上翻的!
所以韓王紙哪怕再供不應求,在李元嘉不愿意繼續擴大規模的前提下,盈利也就是能養活王普這幫人,支持他們繼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