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那邊的李世民,終于要對高昌國動手了!
看到這封信,李元嘉并沒有覺得不安,因為他很清楚消息之所以能通過黃原的口傳回長安,肯定已經得到了默許。
他現在能感覺到的,就是興奮。
戰爭,終于要來了!
作為一個從未經歷過戰爭的未來人,要說李元嘉對么渴望戰爭,期盼戰爭那就有些扯淡了,畢竟好歹也看過拯救大兵、集結號之類的電影,從小到大各種抗戰、內戰的電影、電視劇更是觀摩了不計其數,對于戰爭的殘酷他還是很明白的。
但是……
說白了,終究只是影像和文字而已。
真正的戰爭李元嘉沒有經歷過,自然也沒有切身的體會。所以要說對戰爭的殘酷多么了解,對戰爭的可怕多么畏懼,那也是瞎扯淡——反正不管到什么時候,也輪不到他這個大唐親王上陣廝殺。就算將來有一天有那么一絲可能上戰場,更多也是作為統帥或者監軍之類的角色而已。
所以至少對現在的他來說,其實是渴望戰爭爆發的。
理由自然很簡單,就是為了黃原和馬忠他們。
雖說在幾個月前平息叛亂的那一次大出風頭,兩個人竟然干出了李元嘉自己親自動手都不敢保證的事情,讓所有受傷的軍士都活了下來,但是無論程知節是李世民他們都很清楚,這里面運氣的成分實在是太大了!
因為就連李元嘉自己,也是這么說的。
再加上就算他們不出手,這個世界上也不會缺少奇跡,所以清創縫合術的真正作用有多大,那么點樣本量并不具備太大的說服力。
說白了,他需要這場戰爭!
他要用一場戰爭……或者說這一場戰爭中出現的那些傷病,成千上萬的傷病們,給來自未來的清創縫合術打開一扇大門!
幾十個傷病的例子不夠有說服力,那么幾百個,幾千個呢?
當黃原和馬仁他們救回數百個乃至數千條人命的時候,就算李世民他們不在意,底下那些沖鋒陷陣的軍卒們能不在意?更別說那些人可都是帶了幾十年兵的沙場宿將,能不明白這項技術出現的意義?
少死人、少出撫恤金都只是一方面而已,留下更多的悍卒難道不重要?要知道上過戰場的軍卒和沒上過戰場的,那可是兩回事!
所以對于這場戰爭,李元嘉真的是期待已久了。
為此他可不光是授意黃原和馬仁在程知節那里培養新人,自己這幾個月也沒閑著,又是培養外科醫師,又是讓人大肆釀造酒精,制作無菌包和各種紗布的……
想到這里的時候,李元嘉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一種叫做得意的笑容“這個方法,可比未來李斯特容易多了!”
19世紀的現代外科無菌術鼻祖,英國外科醫師李斯特,一輩子過的何其艱難?
那個英國人學的是巴斯德,在了解了對方的細菌理論之后,開啟了現代外科技術的新紀元……可以說在現代外科四大奠基技術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無菌技術。
那個時代,還是放血術大行其道,白蘭地療法擁有無數擁護者的時代。
同行們的嘲笑,修女們的圍攻,還有普通大眾們的不理解,都讓利斯塔在推廣早期舉步維艱。雖然比起被送入瘋人院,最后死在那里的塞麥爾維斯強了很多,但是這個過程之艱難,讓后人不忍回想。
好在醫學界從來不缺少先行者,用了數十年時間,當口罩、帽子和專用的手術衣出現在醫師們身上之后,無菌術總算獲得了承認!
但是毫無疑問,最終一錘定音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爭是最好的技術催化劑,哪怕是與它截然相反的醫學,同樣也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奠定了無菌術的地位,也讓19世紀末崛起的細菌學理論徹底統治了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