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水的那一刻突擊隊是最脆弱的,原因是所有成員的裝備都用防水袋包著,沖鋒槍、彈藥、手榴彈等等,這時候如果遭到德軍攻擊,二十七人軍覆沒也就是幾分鐘的事。
不過舒爾卡當然也考慮到這一點,所以對此也有安排
首先是對地形的熟悉。
布列斯特是蘇軍地盤,有部份士兵甚至從小就生活在這里對這里的每一寸土地、地形都了如指掌。
這可以說是優點也可以說是缺點。
說它是優點,是因為這個優勢給了蘇軍很大的幫助,比如加夫里洛夫少校就讓人憑著印像畫了一個草圖,包括河岸的走向及小路。
另外,突擊隊中的小偷就對南島也就是沃倫要塞十分熟悉。
對此老兵馬特維問過小偷。
“福瓦利科夫!”老兵語氣中帶著些不友善“我記得你是去年才加入我們部隊的吧,而且一直呆在科布林要塞,為什么會對沃倫要塞的地形那么熟悉?”
“哦……”小偷支支唔唔的回答“我,我經常去沃倫要塞買東西,你們知道的,那里有個市場……”
“哦,‘買’?”老兵輕蔑的笑了笑“不給錢的買,是嗎?”
戰士們都笑了起來,他們知道老兵這話是什么意思。
小偷尷尬的笑了笑一副無所謂的表情,他知道在這時候沒人會因為這個找他麻煩的。
說熟悉地形是缺點,則是因為在戰時居然還要依靠地形熟悉的戰士回憶……此時蘇軍的戰略思想,是普遍認為“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這一點與法國的“絕對防御”恰好相反。
在這個指導思想下,蘇軍對自己駐守的地方沒有精確的地圖可以參考,因為他們認為一旦開戰,就是朝敵人發起進攻然后在敵人的陣地上作戰,所以不需要了解自己的陣地。(注此時蘇軍高層對蘇軍還有盲目的自信,盡管蘇軍在冬季戰爭中的表現可以說十分糟糕。)
于是,所有能找得到的地圖都是十幾年前甚至更久的,許多地方已經完不一樣了。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吸引德軍的注意力。
在突擊隊上岸前,河對岸又一次出現一隊“取水”的蘇軍。
從吸引注意力的角度來說,蘇軍更應該發起佯攻。
福明政委就提出類似的觀點。
“我們可以在這時就發起進攻!”福明政委建議道“把敵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我們的進攻上來,突擊隊就可以安的上岸發起突襲,然后里應外合拿下霍爾姆橋。”
“不,政委同志!”舒爾卡否定道“如果我們的目標僅僅只是霍爾姆橋的話,那這么做或許可行。但我們除了霍爾姆橋外還要接著奪取連接橋。這么做會讓德國人第一時間就發現我們的戰略目標并及時調整,到時要奪取連接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福明政委想了想就點頭表示同意。
于是,吸引德軍注意力的就不是進攻或佯攻,依舊是“取水”。
德軍為了不讓蘇軍得到水,在這方面總是“一點就亮”河這邊稍微有點水桶或是頭盔的磕碰聲,馬上就會有一排子彈瘋狂的掃射,緊隨其后的就是照明彈升空將對岸照得一片雪白。
這照明彈反而會給普卡雷夫這支突擊隊掩護……人眼有光適應的問題,照明亮將遠處照得雪白則近處就會顯得俞發黑暗。
再加上槍聲和及來自東面的炮聲,突擊隊就神不知鬼不覺的上岸并做好了準備。
突擊隊沒有直接展開進攻,而是在小偷的帶領下沿著一條路穿過德軍的封鎖線。
確切的說,那根本就不是一條路,因為這條路時而要翻過兩米多高的堤壩時而要穿過一堆亂石崗。
這時士兵們才確定老兵的猜測是正確的……平時誰又會去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