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逃兵叫托尼亞。
事實上他也不能稱作逃兵,因為他們正在執行撤退的命令,只不過在撤退時被追殺而崩潰而已……這在戰場經常發生,所以戰場才有句話“一名真正優秀的軍官不是能指揮部隊進攻而是能指揮部隊撤退”。
這句話很有哲理,因為進攻往往不需要什么指揮藝術,只需要拔出手槍往空中一揮,大喊“同志們,跟我沖啊”,就可以了。
但是撤退……這時每個士兵都無心戀戰,而敵人又往往會一種追殺,于是很容易就轉變成這場戰斗一樣的失敗。
當然,這句話不是出自蘇軍,因為在此時蘇軍的字典里通常都沒有撤退,他們只有進攻、進攻再進攻。
這也是蘇德戰爭初期蘇軍會敗得如此慘的原因之一,他們從上到下都沒有撤退的經驗。
舒爾卡對托尼亞的行為是持贊賞的態度的。
因為在這戰場上沒有幾個人會像他一樣關心戰友的性命……這并不是說冷血,而是死的人太多了、太頻繁了,要關心的話根本關心不過來,另一方面則是麻木、習慣,當然也不排除在危險中顧自己還顧不過來于是就顧不上別人。
而托尼亞,卻在這種性命悠關的時刻試圖救自己的戰友,雖然方法不對而且失敗了,但這至少證明他不是個自私也不是膽小的人。
“你們怎么才能朝另外一個活生生的人開槍?”在醫務兵為托尼亞的傷口包扎時,他還在糾結這個問題“而且他們還是你們的戰友,是同志,他們也有父母……”
舒爾卡背靠著戰壕休息沒理他,舒爾卡不會為已經解釋過的事再多費口舌。
別人也差不多是這樣,他們都以為托尼亞被嚇壞了,所以一直在重復著這沒有意義的話。
“你應該早點離開這!”小偷有些不耐煩的對托尼亞說“好讓我的耳朵清靜一點,我不想在被德國人轟炸后又遭到你的轟炸……”
“哦,是嗎?”托尼亞發起火來“在你們打死了我的戰友,我的排長、連長之后,卻責怪我對你的‘轟炸’,如果可以,我的確想來一場真的轟炸!”
“閉嘴,你這個蠢貨!”老兵說“這是上級下的命令,如果你有什么意見的話,可以……”
老兵突然意識到這么說有些不合適,因為這是把責任推給上級,于是就及時收住了嘴。
“但卻是你們動的手,不是嗎?”
“你叫什么名字?”演員問。
“托尼亞,伊萬諾奇卡托尼亞!”
“托尼亞同志!”演員說“你為什么不把這筆帳算在德國人頭上,打死幾個敵人為他們報仇?”
“我們已經這么做了!”托尼亞憤憤不平的說“你們一定不知道……我和我的戰友在防線上守了七天,整整七天!我們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擊斃了一個又一個敵人,我們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但怎么也沒想到……我們會倒在自己人的槍口下,會死在自己人的陣地前!”
聞言所有人都不由沉默了。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相信這么做是對的。
但是,在聽了托尼亞的控訴之后,大家就有了懷疑。
確切的說這不是懷疑,因為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戰士們還會這么做。
但所有人心里都會在想,如果倒在陣地前面對這一切的是自己而不是托尼亞,如果像他們一樣的經歷,在前線流血流汗最終卻死在自己人手里,會怎么想呢?
也難怪托尼亞會這樣喋喋不難以釋懷,這并不是簡單的一句對與錯就能下結論。
托尼亞在包扎完傷口的就離開戰壕繼續往東,這是他的任務,他們要趕去構筑另一道防線。
臨走時,托尼亞就恨恨的對駐守在戰壕里的一眾戰士說“我會在下一道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