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德軍開上鐵路的坦克少了。
事實上,德軍從第二次突襲起使用的坦克就減少了。
這是明智的做法,因為投入的坦克越多就越有可能像第一次突襲一樣被大批堵在鐵路上無法動彈,然后一輛接著一輛的被當作靶子敲掉。
如果只有少數幾輛坦克,比如一批六輛而且距離分得很開,這樣就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敵人反坦克炮陣地的暴露。
其缺點就是,進攻力也由此少降了。
六輛坦克……即便突進蘇軍陣地又能如何呢?
不過當然,蘇軍還是不會輕易讓德軍坦克突入陣地。
只聽一陣“嘎嘎嘎”的響聲,三輛kv1坦克從掩體中開了出來。
它們與反坦克炮戰術一樣,也是互相聯系著修正彈道。
不過說實話,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反坦克炮火力,坦克還沒有反坦克炮好用……如果是機動能力強的坦克那或許會更有用,但隨時都可能出現故障癱在原地的坦克,舒爾卡實在不敢給它們設計逃跑路線。
另一方面,坦克與坦克之間的聯系又不像反坦克炮那么方便,即便是給它們配屬了通訊兵同時也牽了電話線。
“轟”的一聲,第一輛坦克開火了。
但是炮彈偏離目標坦克甚至都超過五十米……
這對于坦克來說似乎是正常的,畢竟是在封閉的空間里從觀察孔觀察目標。
緊接著是第二輛、第三輛……三發炮彈過去都沒能命中。
另一邊在觀戰的施韋彭堡上將馬上意識到這是個機會。
“馬上!”施韋彭堡上將下令道“命令第二重裝甲營出擊!同時命令炮兵部隊實施火力掩護!”
“是,將軍!”
這的確是個機會,因為很明顯,蘇軍已沒有足夠的反坦克炮而只能使用坦克。
使用坦克就意味著精度沒有反坦克炮那樣恐怖,于是能及時堵住鐵路的慨率就會小得多。
就像現在這樣,蘇軍坦克幾輪炮彈過來都沒能命中,當然也無法阻擋德軍坦克突破其防線。
德軍動作十分迅速,第二重裝甲營不過幾分鐘的時候就做好了準備并開上了鐵路。
沖在最前頭的依舊是“四號”坦克,不過是增加了附加裝甲達到50厚度另外還增設了一挺機槍的e型。
因為很明顯,德軍有可能要面對敵人坦克。
施韋彭堡上將沒想到的是,他又一次上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