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道反坦克壕,一道隱藏的反坦克壕。
想要將其隱藏起來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在它上面鋪上木板再鋪上一層土……遠遠望去與其它地方沒什么區別,它甚至都不影響步兵通過。
但是,重達十幾噸的坦克輾上去顯然就是其無法承受的。
它距離蘇軍坦克防線整整100米。
換句話說,就是德軍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有機會迫近蘇軍坦克100米的距離。
施羅德少將早就應該想到這一點如果蘇軍有足夠的時間為27米的t34構筑一個能將其完隱藏在其中的坦克掩體的話,那么他們當然有時間構筑一個反坦克壕,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
不過就算施羅德少將想到這一點也改變不了什么。
就像他思考的那樣,第79裝甲師如果撤退的話,就意味著將被蘇軍一跟尾隨追殺……這其實還只是施羅德少將一廂情愿的想法,蘇軍另一個坦克營已經從兩翼包抄并切斷他們的后路了。
這一來德軍坦克及跟在其后的士兵就都懵了。
德軍坦克無法前進,因為前進就意味著掉進反坦克壕里等著被敵人俘虜。
同時德軍坦克也無法后退,原因是距離蘇軍坦克太近了,只有100米……在這距離上撤退就跟自殺沒有什么區別,因為這會將面積超大的側裝甲以及薄弱的后部裝甲完暴露在敵人火力之下。
其實就別說普通官兵了,就連經驗豐富的施羅德少將面對這種情況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將軍!”步話機里傳來部下一陣緊過一陣的請示
“我們該怎么辦?”
“你的命令是什么?”
“我們被反坦克壕擋住了,無法前進!”
……
雖然天氣寒冷,但豆大的汗珠還是從施羅德少將額頭上滲了下來。
想了想,施羅德少將就下令道“原地射擊,摧毀他們!”
“是,原地射擊!”
“原地射擊!”
……
不得不說德軍的通訊還是很有效率的,命令很快就一層層的傳達了下去。
接著,幸存的德軍坦克就展開隊形沿著反坦克壕的位置一字排開與蘇軍坦克展開炮戰。
這幾乎就不能說是坦克戰,它更像是中世紀燧發槍時代的戰斗……吹著風笛打著有節奏的戰鼓,排著整齊的陣形靠近,然后隔著一百多米面對面的互相舉槍射擊。
區別只是在戰場上互相射擊的不是士兵而是一輛輛坦克。
隨著“轟轟”的一陣炮響,敵我雙方整齊的炮管都冒出一陣濃煙,炮彈在兩行隊列之間飛來飛去。
不過很明顯德軍坦克處于下風,雖然他們在數量上占據優勢。
t34斜面裝甲有兩點好處
首先是炮彈擊中后容易彈開……這時期普遍使用的穿甲彈是尖頭穿甲彈,它擊中傾斜的鋼板后就會因為力矩的原因改變射向,也就是常說的跳彈。
就像現在這樣,一發發炮彈擊中t34但也只是在其上打出一個刮痕,炮彈被徑直彈往空中或是別的方向,這當然無法穿透裝甲對坦克造成傷害。
另一個好處,就是根據穿甲彈公式,傾斜角度一定,穿甲彈穿透力與口徑大小成正比。
因此被德軍火炮射擊時,t34坦克45毫米厚60度斜角的裝甲將近90毫米的厚度。
這厚度等效厚度基本使德軍坦克炮失去作用了。
于是,就算德軍坦克其它方面性能優越,就算德軍炮手訓練有素,就算他們準確的命中目標……但無奈它們根本就無法對目標構成威脅。
蘇軍坦克的缺點,就是1941版的t34是雙人炮塔……這是由于炮塔空間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