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整個計劃分成三步走。
首先是前線步兵,一道命令下去讓他們明白往后戰斗的走向。
白天的任務與基輔的“滾桶式防御”有些相似,將部隊分成幾個部份,然后隔著幾公里一道防線,一道道的防御,每道防線要求守幾小時……這對316師來說并不困難,德軍裝甲師在泥濘地和雷區中前進幾公里然后組織起進攻都需要幾個小時,然后象征性防御一段時間也就到了。
夜里的任務相對比較重一些,也就是要奪回敵人陣地,而且還是在幾乎沒有休息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是由蘇軍兵力不足造成的。
就像之前所說的,由于蘇軍處于被動防御而且后備部隊都被用于反攻,所以總兵力雖然不比德軍少但在局部地區總是出現蘇軍少德軍多的情況。
比如316師此時的兵力八千余人,加上坦克第四旅五千人總兵力只有一萬三。
而德軍卻有兩個裝甲師一個步兵師將近三萬人,這還沒算上炮兵和空軍的優勢。
這使第316師的時間安排得很緊湊,白天層層后退,休息幾小時后馬上就要投入反攻,而且反攻還是只許勝不許敗……一旦無法反攻到指定區域,就意味著第二天德軍就會往前推進一步也就是距離莫斯科近了些,更嚴重的還是有可能威脅到兩翼友軍的側翼。
其次是坦克第四旅的準備工作。
他們的準備工作就不用多說了,當晚就撤回到十二公里后進行夜戰訓練,照明彈、曳光彈、通訊等等。
這其中比較麻煩的就是通訊。
白天能見度高的時候揮舞著信號旗很容易就能讓坦克后的跟隨步兵看到,到了夜里想進行統一指揮就是一大挑戰,甚至就是步兵與坦克通訊都有困難……理論上說,夜戰對于通訊設備更先進而且裝備到每輛坦克的德軍來說更有利。
不過這一點最終還是通過惡補信號燈解決了,步兵與跟隨步兵都用蒙上黑布的手電筒聯系,用亮暗或是劃圈表達不同的意思。
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工兵。
工兵要做的事就多了……布設地雷、鐵絲和路障,還有炸毀橋梁,炸毀橋梁之后還得在夜里修橋以便蘇軍夜里可以反攻。
除此之外還必須得修幾條“暗道”,也就是表面看起來是泥濘地但實際上坦克卻可以通過的道路。
這些每一項都不是小工程需要相當多的人手,不過這對于蘇軍來說卻不是問題,因為蘇軍有許多百姓在前線充當工兵。
看著那些在戰場上緊張的構筑工事的百姓,舒爾卡有些擔心……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其中一員?
“他們”指的是舒爾卡的家人,舒爾卡知道他們在這一帶構筑工事。
“放心!”指導員拍了拍舒爾卡的肩膀,說道“我已經把他們調到莫斯科了,我是說你的父母!”
舒爾卡不由疑惑的望向指導員“你怎么知道他們?”
“這里還有我不知道的事嗎?”指導員反問。
于是舒爾卡就明白了,有人向指導員打小報告……有時小報告的內容并不完是壞事,比如說舒爾卡的家人在前線勞作就沒有什么把柄可抓,更確切的說這算是一種“消息”。
“謝謝,指導員同志!”舒爾卡對指導員說。
“不用謝我!”指導員回答“我們需要讓英雄在前線安心作戰,另外……他們還可以成為我們的宣傳對像!”
“宣傳對像?”
“是的!”指導員點了點頭“英雄的家庭,家人都戰斗在第一線,這對其它人來說是個很好榜樣!”
舒爾卡不由苦澀的笑了笑,他有些不希望這樣,但想想又覺得這的確是好事,至少可以讓他們遠離戰場,于是也就不說話了。
第二天,是個難得的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