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都能命中。
“所以我們需要一種火炮!”舒爾卡拿起一塊碎木片,在橋頭周圍劃了一個半圓,說道“這種火炮,能短時間的將炮彈密集的覆蓋敵人橋頭陣地兩百米左右的每一個位置使敵人反坦克炮短時間失去作用……然后,我們的潛伏部隊就能沖過大橋了!”
“喀秋莎?!”加夫里洛夫少校和扎哈卡維奇少校異口同聲的說道。
的確只有“喀秋莎”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其它火炮或許比起“喀秋莎”來有更大的威力也有更好的精度,但沒有任何一款火炮能有“喀秋莎”這樣的瞬時爆發力……一門“喀秋莎”有8根導軌,每根導軌上下各掛一枚火箭彈,也就是有16枚火箭彈,這16枚火箭彈能在7到10秒鐘內發射完畢,也就是說差不多一秒鐘打兩發火箭彈。
當然,一門火箭彈16枚火箭彈威力還是不足,但如果兩門、三門甚至更多呢?而且將他們密集的砸在一片小區域內……雖說精度很差,但就像飽和攻擊一樣,一片亂砸也能把那片地區給翻個底朝天,而且還是短時間做到的。
這樣一來,德軍距離橋頭兩百米范圍內的橋頭防線至少會短時間內癱瘓,如果要恢復的話他們就得重新布署火力,即便德軍訓練有素而且做好準備只怕也需要幾分鐘的時間。
但蘇軍了只需要幾分鐘,他們的坦克就能帶著步兵沖到他們面前……
加夫里洛夫少校將目光投往扎哈卡維奇少校。
扎哈卡維奇少校此時是坦克第四旅的最高指揮官,同時也更熟悉坦克作戰,他的看法最有說服力。
“我同意!”扎哈卡維奇少校點頭說道“這個計劃的確有成功的可能,不過我們需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有足夠的‘喀秋莎’,二是要各部隊緊密配合,各環節步驟必須力爭在三分鐘內完成,只要有一個環節出問題……我們就有可能遭受慘重的損失而失去勝利的機會!”
扎哈卡維奇少校說的是對的,這個計劃最重要的是協同,而這恰恰是蘇軍缺乏的。
當然,它還需要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