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辭職的事多說幾句,半年前就辭過一次的,不過沒批準!說好半年后批準,現在已經是半年后第二次辭,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一個月左右就能批下來了!
天色入黑時火車才繼續前行。
舒爾卡相信這并不是為了躲避德軍的空中轟炸。
原因是此時蘇軍的防空火力已經占優,大批高射炮埋伏在莫斯科周圍的森林和雪地里,再加上防空汽球以及戰機空防等,莫斯科上空已經很少看到德軍戰機了。
其實這主要還是跟氣溫及德軍的后勤有關。
蘇聯空軍在前線附近擁有許多設施完善的機場,配備有可以給戰機預先加熱的機棚,這使蘇軍戰機的編隊在低溫狀態下能夠迅速、反復起飛。
德國空軍就并非如此了,他們因為從一開始就講究速度。
從戰略角度來說這沒錯,尤其是德軍打的還是“閃電戰”。
問題在于“閃電戰”要求德軍不對后方設施進行大規模的完善……等機場設施完善時,德軍戰線又往前推接著就會占領新的機場,后方的機場又失去作用,所以這是沒必要的。
因此,德國空軍使用的機場大多都是簡陋的、臨時的,甚至很多機場就是將一片空地修平再儲存一些燃油。這種原始、簡易的機場顯然無法讓飛機及時出動。
此消彼長之下,蘇聯空軍及防空火力逐漸在莫斯科上空占據了主動權,盡管德軍戰機及飛行員素質依舊擁有優勢。
這也是蘇軍決定在此時發起反攻的原因之一。
近衛坦克第一旅之所以還要在夜間前進,更多的是為了躲避敵人的偵察……畢竟這是近衛坦克第一旅,被人發現他們的位置幾乎也就意味著暴露了反攻方向。
火車開動之后,指導員朝窗外望了一會兒,就小聲說道“是克林!”
“什么?”
“我們的目的地!”
舒爾卡“哦”了一聲。
其實舒爾卡對此一點都不意外,這不僅是因為他的歷史知識,更因為此時戰場的局勢決定了克林是個反攻要點德軍對莫斯科的包圍圈形成一個半圓,分為北、西、南三面,北面和西面的轉折點就是克林。
很明顯,如果蘇軍從克林打開缺口并朝縱深進攻,就可以將德軍分割,往北可以包圍北面的敵人且又有包圍西面敵人的趨勢。
當然,進攻這么重要的部位必須得由近衛坦克第一旅打頭陣。
但很快舒爾卡就知道事實并非如此。
部隊的確是在克林下車……對克林這地方舒爾卡等人并不陌生,他們幾次打到這里甚至從這里出發打到特維爾。
不過等戰士們在黑夜中走下火車時還是差點沒能認出這里,原因是這里已到處是帳蓬、汽車以及坦克,其中還有許多坦克是t34。
這讓舒爾卡及其部下都有些眼紅,尤其是那些坦克兵。
“上尉!”費多西耶夫在坦克炮塔上向下方的舒爾卡叫道“我們能用這些坦克跟他們換嗎?我是說,t34在他們手里是浪費!”
說著他就拍了拍3中型坦克的裝甲。
費多西耶夫的話有幾分道理,如果對方不知道怎么用那些坦克的話。
“別想了!”指導員回答“那是近衛坦克第2旅,他們知道哪些坦克更好!”
近衛坦克第2旅。
從番號就可以看出它們是僅次于近衛坦克第一旅的坦克部隊。
莫斯科會戰中只有三支坦克旅獲得“近衛”番號,第一支就是坦克第4旅,其它的是坦克第9旅和第8旅,他們分別獲得近衛第2、第3旅的番號。
很明顯,先后排序是按各部隊的戰功。
也就是近衛坦克第2旅的戰功緊隨第1旅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