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卡圖科夫也知道該做什么,但他就是讓一切這么發生了。
原因是卡圖科夫知道現在上報的話已經太遲了。
首先,這只是個猜測,羅科索夫斯基不一定相信這個猜測會成為事實。
其次,此時到總攻發起時間只有十分鐘。
蘇聯軍隊的指揮系統累贅、低效,即便羅科索夫斯基馬上就相信并且馬上就做出決策……只怕命令也很難傳達到各部份,甚至還有可能因為臨時改變計劃而造成混亂。
于是卡圖科夫只能聽之任之。
時間一點點的朝前跳動,接著,三發紅色的信號彈冉冉升起。
幾乎就在那一刻,密集的炮聲就響了起來,“隆隆”的響成一片。
在莫斯科前沿,北起特維爾南至葉列茨,長達1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蘇軍一共集結了100萬軍隊,準備了1000架飛機投入7652門火炮及774輛坦克。
這些部隊大小口徑火炮幾乎是同時朝德軍方向開火,密集的炮彈像冰雹似的砸向德軍陣地炸出一片火墻,整個德軍方向都被炸得一片火紅,就像晚霞的余輝投在德軍陣地上似的。
十幾分鐘后天色漸漸亮了起來……舒爾卡等人完沒感覺到天亮,因為天空已經被炮火的硝煙遮得嚴嚴實實的。
之所以會知道天亮,是因為空中響起了戰機發動機的聲音,然后一架架蘇軍戰機朝德軍陣地投上炸彈并俯沖下來用機炮猛烈的掃射。
轟炸一直持續了半小時才開始往后延伸。
空中再次升起幾顆紅色的信號彈,卡圖科夫揮著手槍叫道“同志們,為了人民、為了軍隊、為了偉大的蘇聯,沖??!”
“沖??!”戰士們大喊一聲就端著步槍從戰壕里跳了出去。
同時坦克也“隆”的一聲沿著斜面沖出了戰壕“跳”到地面上。
但其實大家很快就發現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瑪蒂爾達”坦克……它的最大越野時速只有15公里,而且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個最大時速不是在雪地里進行的測試,因為跑步前進的戰士們很快就超過它并且不得不放慢速度等待。
有些戰士還一邊往前跑一邊回頭看,偶爾還朝后揮幾下手,似乎是讓“瑪蒂爾達”快一點。
但“瑪蒂爾達”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依舊不緊不慢的在后頭開著,就像一只笨重的烏龜,又像是一只在河邊散步的大象。
舒爾卡相信,此時最著急的應該是坦克乘員。
事實的確如此,費多西耶夫在后頭急得直罵娘,盡管它開的是美式3中型坦克。
3中型坦克的速度并不慢,但因為它必須保持第二梯隊的序列所以只能降低速度在后頭跟。
于是,舒爾卡等人就眼睜睜的看著前方的近衛坦克第2旅在一片槍聲、爆炸聲和喊殺聲中越走越遠、越走越遠……最后消失在晨曦之中。
留給近衛坦克第1旅的,就只有前方一排排彈坑以及一具具姿態各異的尸體。
如果單純從利益角度來說,舒爾卡更喜歡此時的狀態,因為這樣就不需要沖在最危險的前方直接與敵人接觸了。
確切的說,他們也同樣會與敵人接觸,只不過接觸的都是些受傷或是裝死的德軍……戰士們毫不猶豫的舉起槍就將這些德軍擊斃。
“他們沒有投降!”演員對此做出了解釋“我沒看到他們舉手,所以這不算殺俘虜!”
這話說的沒錯。
只不過是那些傷員大多沒法舉起手,他們要么是手受傷,要么就忙著用手捂著傷口。
然而,像現在這樣遠遠的被近衛坦克第二旅甩在后頭,還是莫名其妙的有些氣餒。
“我不明白一點!”不久戰士就開始聊起天來,演員說“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