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則是德軍埋伏的位置距離蘇軍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蘇軍飛行員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根本就來不及反應。
但其實就算蘇軍飛行員認識到這一點也沒有多大用處。
因為這時從云層中突然俯沖下來十幾架德軍戰機,在刺耳的馬達聲一道道機槍打出的彈線直奔蘇軍戰機而來,當場就有幾架蘇軍戰機被打得一頭栽倒在地面。
“炮兵,讓炮兵把它們擋住……”拉夫連京上校大喊。
他需要時間將進攻的坦克拉回來迎戰,只需要幾分鐘,不管是炮兵還是空軍,只要將德軍坦克擋住幾分鐘……然后拉夫連京就可以組織起防御并依靠t34優秀的性能擋住德軍的進攻。
然而,蘇軍不是沒有炮兵,其炮彈也因為長時間的準備而有一定的儲備。
問題在于蘇軍落后的通訊設備及令人無奈的協同能力。
比如此時蘇軍的炮兵已經收歸集團軍統一指揮……這是舒爾卡向朱可夫提出的建議,它是無奈的選擇,前線指揮官的軍事素質不足以同時指揮部隊進攻和炮兵,于是只能將炮兵集中使用。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需要炮火支援時有一個轉折的過程首先得聯系集團軍指揮部,集團軍再指揮炮兵作戰。
而像眼前這種緊急的突發狀況……可以說得坐標傳到炮兵那就已經失效了。
就像現在這樣,一發發炮彈其實是打在德軍坦克群的后方。
至于空中偵察機引導,就更不可能了……幾架蘇軍偵察機已在第一時間被德軍戰機擊落或纏上。
于是德軍坦克就帶著“隆隆”的馬達聲用最快的速度沖向蘇軍坦克群,從后方突入。
而t34坦克甚至還沒有發現這一點,直到趴在坦克后的跟隨步兵在電話里大叫“德國人,德國坦克,他們在我們后面!”
t34坦克群霎時陣腳大亂,它們趕忙回頭對付身后的敵人。
但這似乎也并不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在他們前方是特維爾。
德軍已經將一門門反坦克炮隱藏在建筑里就等著這一刻。
于是,一輛輛正在調頭的t34被敵人摧毀……到處都是炮彈,前面、后面,甚至還有來天上德軍飛機的機炮。
t34避無可避,只能笨拙的在冰面上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竄。